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完整文档)

2025-08-24人已围观

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完整文档)
  会计学基础知识1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述  (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会计学基础知识1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述

  (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会计的对象

  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四)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企业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经济业务的四种情况:

  资产权益同增

  资产权益同减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收入、费用、成本、支出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盘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二、账户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账户的分类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账户。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第四章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法

  以资产与权益*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主要是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衡来源:

  (1)发生额试算*衡法。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衡法。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三、会计分录

  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确定经济业涉及的科目及性质

  (2)确定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账户的方向

  (4)确定借贷方金额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来源: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第五章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

  (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

  (1)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2)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

  (1)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次凭证是一次有效的凭证。

  (2)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3)汇总凭证。汇总凭证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3.按照格式不同分类

  (1)通用凭证。通用凭证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专用凭证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

  (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记录要真实。

  (2)内容要完整。

  (3)手续要完备。

  (4)书写要清楚。

  (5)编号要连续。如果原始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

  (1)收款凭证。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付款凭证。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3)转账凭证。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按照填列方式分类

  (1)复式凭证。复式凭证是指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2)单式凭证。单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凭证。

  (三)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

  (6)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

  (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四)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1.基本要求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来源:(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3)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4)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5)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6)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2.收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收款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

  3.付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付款凭证左上角由“贷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

  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收款凭证。

  4.转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五)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收重付。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会计凭证的传递要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来源:*财考网-会计证考试第六章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

  (一)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

  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因此,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账簿与账户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三)会计账簿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在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

  总账、明细账。分类账簿提供的核算信息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3)备查账簿。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

  2.按账页格式分类

  (1)两栏式账簿。两栏式账簿是指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栏目的账簿。

  (2)三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3)多栏式账簿

  (4)数量金额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一般都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3.按外型特征分类

  (1)订本账。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2)活页账。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卡片账形式。

  二、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1)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

  (2)扉页,主要列明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

  (3)账页,是账簿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包括账户的名称、登记账户的日期栏、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分户页次等基本内容。

  (二)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

  (1)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2)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3)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

  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④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4)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5)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栏内写“*”字,并在“余额”栏用“”表示。

  (6)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

  三、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现金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二)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三)明细分类账是根据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开设账页,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

  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库存商品

  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

  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

  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

  四、对账

  (一)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之间的核对

  (二)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包括:

  (1)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三)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包括: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五、错账更正方法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下列方法更正:

  (一)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时,可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及相关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二)红字更正法

  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或者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方法是:记账凭证会计科目错误时,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三)补充登记法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更正方法是: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六、结账

  “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自年初至11月末止的“本年累计”下通栏画单红线。只在12月末的“本年累计”下通栏划双红线。和“本年合计”下通栏划双红线。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一、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它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其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缺点是: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它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它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2)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

  (2)银行存款的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二)实物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2)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

  (3)抽样盘点法。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即对账单法。

  (二)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步骤

  1.审批之前的处理

  根据“清查结果报告表”、“盘点报告表”等已经查实的数据资料,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使账簿记录与实际盘存数相符。2.审批之后的处理

  1)现金:盘盈:营业外收入盘亏:由过人赔偿:其它应收款,其余管理费用

  2)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对账单的金额往往不一致原因:一是单位与开户双记或其中一方记账有错。二是存在未达账。

  3)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盘亏:正常:管理费用非常:营业外支出由保险过失人赔偿:其它应收款

  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会计报表附注:文字、数字、图表、财务情况说明书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2)会计报表附注;

  (3)财务情况说明书。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意义

  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

  2.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求偿权先后顺序排列。

  三、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意义

  1.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2.利润表的意义

  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二)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第十章会计档案

  一、会计档案(1)会计凭证;(2)会计账簿;(3)财务会计报告;(4)其他会计资料

  二、会计档案的归档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3年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5年

  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15年现金、银行日记账:25年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

  四、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

  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五、会计档案的销毁

  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会计学基础知识2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核算是监督的前提;

  核算和监督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

  现代会计职能除基本职能外还有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等职能

  会计职能的发展也可以看成是会计发展的一个标志和里程碑

  2.会计对象:指企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3.会计的本质:是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

  4、我国会计四个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只有两个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假设、持续经营假设

  5.企业会计静态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等式是最基本的等式

  动态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6.企业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两个凡是,是否属于本期为标准确定);收付实现制(是否支付或收到为标准)

  7.会计计量的五种方法: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法,其他适度、谨慎、有条件的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是会计方法体系中最基本的体系

  8.会计循环的工作过程:凭证—账簿—会计报表

  9、会计核算方法口决(7种):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登记账薄要仔细,成本计算讲效益;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10、会计核算一般要求:12个;8+4;其他一般原则(4)是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会计信息质量原则(8)是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11.会计科目必须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单位在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指标的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12、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的区别:会计科目没有结构,只有名字,会计帐户有自己的结构。

  13、并不是所有资产类科目都是借方科目。成本类科目属于资产负债表科目;

  14、盘存类账户肯定是资产类账户,但是资产类账户不一定是盘存类账户;

  15、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是暂记类账户,一般在年末要进行强制性结转。待处理账户余额为:借记损失;贷记溢余。可设置“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两个明细科目。小企业不设置该科目。

  16、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是备抵附加调整账户,备抵时是节约差异,附加时是超支差异;

  17、利润分配是本年利润的权益备抵账户;制造费用是集合分配类账户;

  18、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是跨期摊配类账户,记忆口决:

  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是预提。

  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

  预提费用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银行别忘记。

  19、债权结算账户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20.收入、费用结转的对方账户为本年利润账户。本年利润余额在借方为亏损,余额在贷方为盈余。年末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利润分配账户只有未分配利润明细有余额,其他明细无余额;

  21.成本计算的账户包括:生产成本、物资采购、在建工程。

  22.备抵调整账户的特点:抵减账户的余额方向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必定相反,

  23、.账户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借方、贷方、余额;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它的增加额方向

  24、在借贷记账法下: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与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牢记莫忘记;损益账户要分辨,收入费有不一般;收入增加贷方记,减少借方来结转;费用增加借方记,减少贷方来结转;

  25、.余额*衡法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原理)

  26、.编制余额试算表:余额部分,账内有错;余额相等,一般没错。

  27、余额相等,也有错误的情况有:一项业务在有关账户全部重记,全部漏记,或多记、少记,且余额一致;某项业务记错帐户,而方向无错;某项业务借贷颠倒;记账某账户的错误金额一多一少,恰好相互抵消。

  28.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会计分录包括三要素: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

  计入管理费用税金有: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房土印)

  计入在建工程的税金有: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

  不通过”应交税金“核算的税金有: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可能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及附加”的税金有:营业税、资源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计入管理费用的准备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准备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投资收益的准备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总市价低与总成本差额)、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X计提比例-期初坏账准备贷方余额+期初坏账准备借方余额(结果大于0计提,小于0冲销);

  企业因多交等原因收到增值税计入“营业外收入”,因多交等原因收到返还所得税冲“所得税”,因多交等原因返还的消费税、营业税冲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结转一般纳税人应交增值税项目,月末转入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转入借方转出多交增值税,转入贷方转出未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计提城建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X城建税率;计提教育费附加=(增+消+营)X教育费征收率

  (主营业务收入的税费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的税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配比原则)

  计算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25%(企业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法确认收入—税法确认扣除项目(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利润总额)+调增项目—调减项目(间接法)

  企业所得税调增项目=税法规定不得扣除项目(比如税收滞纳金、罚款)

  企业所得税调减项目=税法规定减免收入(比如国债利息收入)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9.总分类帐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分类核算的账户,如:应收帐款、原材料、固定资产、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代码4-2-2-2

  30、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帐分类帐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统驭控制、补充说明的关系!*行登记(依据相同、方向相同、期间相同、金额相等),明细账户发生额、余额之和等于总账发生额或余额之和;但是总账余额是借方,所属明细账余额不一定全部是借方;总分类核算只提供金额核算指标,但明细分类核算既要提供金额核算指标又要提供实物数量指标

  31.会计凭证按其填制方法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业务量小的公司可以选择通用凭证。

  32.银行存款与现金之间的收付转换,只填制付款凭证。

  33.收付凭证左上角只填:现金或银行存款。

  34.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记帐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内容是否相等;记帐凭证中的项目是否填制完整,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的名称及金额是否正确。

  35.账户按用途分类:序时账、分类账、备查账;账户按外表分类: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

  备查账不是正式账簿,不是每个企业都要设置的;三栏式明细账格式,适用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实收资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只对金额核算的科目。数量金额式适用于存货,如材料、库存商品。多栏式适用于制造费用、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横线登记式:适用于材料采购、备用金等

  36.账簿登记簿不允许跳行、隔页,如果发生,不得涂改,应在空页、空行划对角红线,加盖作废字样,记账人员签章。订本账不许撕毁,不许抽换。

  37.划线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凭证正确,在记账或结账过程中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有错误。补充登记法适用于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科目虽无错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

  38.账账核对,指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会计账与实物保管账之间的核对。

  38.月结划通栏单红线,年结划通栏双线,有余额要结转下年。

  39.财产清查制度有实地盘存制(以存计销制),永续盘存制(账面盘存制)两种。

  40.永续盘存制指通过设置存货明细分类账,根据会计凭证逐日逐笔连续反映各项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永续盘存制的优点:可以随时提供各项存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41.技术推算法是利用技术方法,通过技术推算确定财产物资实存数量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不能逐个清点的存货类实物资产,可以逐个清点的固定资产和存货适用于实地盘点法

  42.银行对账—未达账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两种方法:

  补记式余额调节法(加收减付补对方)、剔除式余额调节法(加付减收剔自已);补记式余额调节法调节后的余额是企业可以动用的存款金额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一种对帐记录的工作表,并不是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如果余额相等,则一般没错;否则一定有错。

  43.财产清查:现金盘盈:查无原因计入营业外收入,现金盘亏:查无原因计入管理费用;

  存货盘盈:按成本加进项税额转入部分,冲减管理费用;存货盘亏:有责任人计入其他应收款,余下由管理原因计入“管理费用”由自然灾害原因计入“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盘亏按固定资产净值计入“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盈按市场价扣除暂估折旧后的净值计入“营业外收入”

  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计入“营业外收入”,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冲减“坏账准备”(备抵法下)

  44、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表+相关资料(比如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报表=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报注;

  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表(小企业可以不编报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附表=股东权益增加变动表+利润分配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等)

  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会计报表

  44、资产负债表编制包括直接填列、计算填列、分析填列、净额填列

  计算填列包括总账计算填列和明细账计算填列;总账计算填列有货币资产、存货、未分配利润;明细账计算填列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四个具有双重性质账户;

  口决为:两收合一收,两付一付,借贷分开走;

  应收账款项目=应收借方+预收借方-坏账准备;应付账款项目=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项目=应收贷方+预收贷方;预付账款项目=应付借方+预付借方

  45、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利润表的结构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46、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现金流量等概念为基础编制的。按收付实现制为标准编制

  现金流量表包括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包括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正表按直接法编制(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点),补充资料第一项按间接法编制(以净利润为起点);

  具体编制方法有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

  47、会计档案分为四类: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其他类(2个银行、3个清册)

  48、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其中永久是年报、2个清册(档案保管、销毁清册)

  49、定期会计档案分为5类(3、5、10、15、25)最短期限3年,最长25年;3年期限是月、季报;5年是2个银行加固定资产卡片;15年是凭证类、账本、加移交清册;25年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第一天算起。(X年1月1日)

  50、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本单位查阅(会计主管批准),外单位查阅(单位负责人批准),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不得销毁。

  会计学基础知识3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述

  (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会计的对象

  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四)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企业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经济业务的四种情况:

  资产权益同增

  资产权益同减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收入、费用、成本、支出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盘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二、账户

  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账户的分类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账户。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第四章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法

  以资产与权益*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主要是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衡来源:

  (1)发生额试算*衡法。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衡法。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三、会计分录

  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确定经济业涉及的科目及性质

  (2)确定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账户的方向

  (4)确定借贷方金额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来源: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第五章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意义

  (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

  (1)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2)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

  (1)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次凭证是一次有效的凭证。

  (2)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3)汇总凭证。汇总凭证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3.按照格式不同分类

  (1)通用凭证。通用凭证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专用凭证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

  (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记录要真实。

  (2)内容要完整。

  (3)手续要完备。

  (4)书写要清楚。

  (5)编号要连续。如果原始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在写坏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7)填制要及时。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

  (1)收款凭证。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付款凭证。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3)转账凭证。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按照填列方式分类

  (1)复式凭证。复式凭证是指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2)单式凭证。单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凭证。

  (三)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

  (6)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

  (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四)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1.基本要求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来源:(2)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3)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4)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5)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6)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2.收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收款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

  3.付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付款凭证左上角由“贷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

  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收款凭证。

  4.转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五)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收重付。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会计凭证的传递要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来源:*财考网-会计证考试第六章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

  (一)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

  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因此,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账簿与账户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三)会计账簿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在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

  总账、明细账。分类账簿提供的核算信息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3)备查账簿。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

  2.按账页格式分类

  (1)两栏式账簿。两栏式账簿是指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栏目的账簿。

  (2)三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3)多栏式账簿

  (4)数量金额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一般都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3.按外型特征分类

  (1)订本账。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2)活页账。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卡片账形式。

  二、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1)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

  (2)扉页,主要列明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

  (3)账页,是账簿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包括账户的名称、登记账户的日期栏、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分户页次等基本内容。

  (二)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

  (1)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2)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3)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

  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④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4)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5)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栏内写“*”字,并在“余额”栏用“”表示。

  (6)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

  三、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现金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二)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三)明细分类账是根据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开设账页,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

  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库存商品

  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

  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

  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

  四、对账

  (一)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之间的核对

  (二)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包括:

  (1)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三)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包括: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五、错账更正方法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下列方法更正:

  (一)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时,可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及相关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二)红字更正法

  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或者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方法是:记账凭证会计科目错误时,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三)补充登记法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更正方法是: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六、结账

  “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自年初至11月末止的“本年累计”下通栏画单红线。只在12月末的“本年累计”下通栏划双红线。和“本年合计”下通栏划双红线。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一、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它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其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缺点是: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它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它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2)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

  (2)银行存款的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二)实物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2)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

  (3)抽样盘点法。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即对账单法。

  (二)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步骤

  1.审批之前的处理

  根据“清查结果报告表”、“盘点报告表”等已经查实的数据资料,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使账簿记录与实际盘存数相符。2.审批之后的处理

  1)现金:盘盈:营业外收入盘亏:由过人赔偿:其它应收款,其余管理费用

  2)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对账单的金额往往不一致原因:一是单位与开户双记或其中一方记账有错。二是存在未达账。

  3)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盘亏:正常:管理费用非常:营业外支出由保险过失人赔偿:其它应收款

  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会计报表附注:文字、数字、图表、财务情况说明书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2)会计报表附注;

  (3)财务情况说明书。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二、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意义

  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

  2.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求偿权先后顺序排列。

  三、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意义

  1.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2.利润表的意义

  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二)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第十章会计档案

  一、会计档案(1)会计凭证;(2)会计账簿;(3)财务会计报告;(4)其他会计资料

  二、会计档案的归档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3年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5年

  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15年现金、银行日记账:25年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

  四、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

  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五、会计档案的销毁

  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扩展阅读

  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扩展1)

  ——会计基础知识3篇

  会计基础知识1

  1、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和账面净值

  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

  账面净值是指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不扣除减值准备金额)

  例如:2008年1月18日内蒙古安泰集团有限公司外购化学反应器具一套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2000万元,2009年累计折旧100万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请问2009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账目余额、账面净值分别是多少?

  解答

  账面价值=2000—100—200=1700

  账面余额=2000—0—0=2000

  账面净值=2000—100=1900

  2、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它是指*时对各项实物财产的增减变动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逐日逐笔地在有关账薄中登记,并随时结算出其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盘存方法。采用这种盘存方法,需按实物财产的项目设置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并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地反映各项实物财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其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对实物财产的管理;不足之处:日常的工作量较大。

  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也叫“以存计销制”或“依存计耗制”。它是指*时只在账薄记录中登记各项实物财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期末通过实物盘点来确定其实有数并据以倒算出本期实物财产减少数的一种盘存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减少数=期初结存数 本期增加数-期末实有数。优点:实地盘存制可以简化日常工作缺点:不能随时反映库存财产物资的发出结存情况,也不利于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

  例如:一般来说有些企业的领料*时是无法准确计量数量的,你比如酒店厨房领用的调料,矿山企业耗用的精料,炼焦企业好用的精煤等等,但是如果期末计量库存数量是相对来说是简单,所以使用实地盘存制,倒逼本期的使用量是合理的。

  3、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应收账款说白了就是计算和主营业务收入有关赊销的往来核算,而其他应收款是核算与其主营业务无关的往来。比如:酒店客户的赊销计入应收账款,而支付给烟酒公司押金就应计入其他应收款;设计院服务的赊销计入应收账款,而应该收取的保险公司的赔款就应计入其他应收款,其实区别他两的本质就看是不是企业的主业。

  4、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

  资本溢价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投资人的投入资本超过其注册资金的数额。指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交付的出资额大于按合同、协议所规定的出资比例计算的部分。

  股本溢价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股票面值总额的数额。

  5、留存收益和剩余收益

  留存收益是一个历史概念,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累。根据《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依据公司章程等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时,一方面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将当年实现的利润留存于企业,形成内部积累,成为留存收益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分配利润或股利后的剩余部分,则作为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这部分同样成为企业留存收益的组成部分。

  剩余收益(又称经济利润)是指某期间的会计利润与该期间的资本成本之差,是企业创造的高于市场*均回报的收益。剩余收益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衡量投入资本所产生的利润超过资本成本的剩余情况,公式如下:剩余收益=会计利润-资本成本=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率)。公式清楚地表明,剩余收益是会计利润超过投资资本机会成本的溢价。

  从两者的含义可以看出,留存收益是在会计学价值分配理论体系下对企业经营成果的一种分配,一种资金占有状态;而剩余收益是在经济学价值创造理论体系下反映企业的一种净剩余,一种未来现金的净流量。由此可知,留存收益包含的是一种积累价值,是过去时;而剩余收益体现的是一种再造价值,是将来时。

  企业的财务人员是企业资金的“钱掌柜”,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人说企业财务人员主要做好七件事就可以了,即算好账,管好钱,理好关系,监控资产,管好信用,做好参谋,计好绩效。那么财务人员又该掌握哪些会计知识呢?下面小编来为你揭晓。

  6、主营业收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这两个概念是初做会计比较不好理解的两个科目,其实我们不用去看书上那些枯燥的定义,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出来主营业务就是说你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考这个业务挣钱的,你比如:钢铁企业是靠销售钢材取得收入,制药企业是靠买药取得收入,商品批发是靠出售商品取得收入,但是有些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下脚料,一些废料、一些价值很小的副产品,这些都不是企业的主营收入,而是伴随的其他收入,也就是说和主营业务相去甚远,一般来说这些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7、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是出票人签发并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银行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

  两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到期日承诺付款的主体不一样,一个是企业一个是银行,那么银行承兑汇票的安全性高于一般企业的商业信用,目前我国还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但也有一些资信良好的上市公司发行了商业承兑汇票。

  8、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不同于资本性支出,前者全部由当年的营业收入补偿,后者先记作资产,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和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资本性支出是该项支出是不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

  9、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

  商业折扣是指销货方为了促进销售,在商品价目单原定价格的基础上给予购货方的价格扣除。税法规定,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由于此种折扣是在实现销售时同时发生的,买卖双方都按扣减商业折扣后的价格成交,所以会计上对其不需单独作会计处理。又因为发票价格就是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售价,故可按发票价格计算销项税额。

  现金折扣是指销货方在采用赊销方式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时,为了鼓励购货方及早偿还货款,按协议许诺给予购货方的一种债务扣除。现金折扣发生在销货之后,是一种融资性质的理财费用,因此计算销项税额时,现金折扣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10、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

  注册资本是公司在设立时筹集的、由章程载明的、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是股东认缴或认购的出资额。实收资本是公司成立时实际收到的股东的出资总额,是公司现实拥有的资本。由于公司认购股份以后,可以一次全部缴清,也可以分期缴纳,所以实收资本在某段时间内可能小于注册资本,但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最终是应当一致的。

  11、会计核算方法

  注册资本是公司在设立时筹集的、由章程载明的、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是股东认缴或认购的`出资额。实收资本是公司成立时实际收到的股东的出资总额,是公司现实拥有的资本。由于公司认购股份以后,可以一次全部缴清,也可以分期缴纳,所以实收资本在某段时间内可能小于注册资本,但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最终是应当一致的。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四)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报表主要以账簿中的记录为依据,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用来考核、分析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程序是:

  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

  2.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

  3.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

  4.对账簿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

  5.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时行必要的加工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扩展2)

  ——会计学基础知识点总结3篇

  会计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

  会计学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

  会计学基础知识点总结2

  待摊费用: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收益性支出。一般是指已经支付或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不超过1年)费用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其实质是递延资产。

  长期应付款:是企业与其它单位或个人往来发生的,付款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务,如应付引进设备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应付款。

  备抵法:按期估计可能产生的坏帐损失,列入当期费用形成坏帐准备,待坏帐发生再冲销坏帐准备和应收帐款的处理方法。

  永久性差异: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差额,这种差额在本期发生,并不在以后各期转回。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其内容主要包括: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及变更情况,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非经营性质目的说明。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

  吸收合并:是指参加合并的企业中,只保留一个企业,另外的企业都解散,合并后不再存在,只有存续企业一个法人,存续企业承受被解散企业的所有财产、权利和义务,继续经营。

  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净额×100%

  存货清查:是对在库、在用、在途、出租、出借和加工中的商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数量与质量所进行的盘点与核对。

  在建工程:是企业正在新建、改建、扩建或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发生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

  企业破产:是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由债权人或企业自身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按法律程序将其财产或财产变卖所得分配给债权人,从而结束企业债权、债务关系的过程。

  公益金: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后,按税后利润一定比例提取,专门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的基金。

  会计学基础知识点总结3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企业会计要素:是按财产与产权的关系,对企业的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所作的概括。会计的基本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应付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赊销收入净额/*均应收账款余额×100%。

  产权合并:是企业为了扩大经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经企业之间协商或上级决定,以各自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权益组建企业集团而实现的合并。

  永久性差异: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差额。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或新的负债来偿还的债务。

  企业清算:是企业终止时结束其全部经营活动,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等的清理结算过程。

  会计报表分析:是以会计报表为根据,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所做出的计算和比较。

  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扩展3)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归纳3篇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归纳1

  是指会计事项的记帐基础,是会计确认的某种标准方式,是单位收入和支出、费用的确认的标准.对会计基础的不同选择,决定单位取得收入和发生支出在会计期间的配比,并直接影响到单位工作业绩和财务成果。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归纳2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归纳3

  商誉:

  指企业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或者由于信誉好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果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的诀窍等原因而形成企业整体声誉的无形价值。

  企业会计要素:

  是按财产与产权的关系,对企业的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所作的概括。会计的基本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盈余公积:

  是按照有关规定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和职工集体福利基金。盈余公积按其用途不同,一般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

  产权合并:

  是企业为了扩大经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经企业之间协商或上级决定,以各自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权益组建企业集团而实现的合并。

  权益法:

  是指根据被投资企业财务报告上的所有者权益,计算本企业所享有的份额,调整企业“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计价方法。

  永久性差异:

  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差额。

  负债:

  是企业所承担的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或新的负债来偿还的债务。

  制造成本:

  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资消耗,劳动报酬和有关费用。具体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企业清算:

  是企业终止时结束其全部经营活动,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等的清理结算过程。

  外商投资企业:

  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经**批准,在*境内举办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扩展4)

  ——*语文基础知识3篇

  *语文基础知识1

  一、重点词语

  1、逸: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奔跑)

  2、翔: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止,不动)

  3、辱问:今日见辱问于长者(降低身份来问)

  4、幸: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希望)

  5、黜:舅姑毁黜以至此(降低身份)

  6、负载: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旅途之劳)

  7、将: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方,刚才)

  8、涘: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sì)(水边)

  9、坐贻:不能鉴听,坐贻聋瞽(gǔ)(因而致使)

  10、擘:一时皆下,乃擘(bò)青天而飞去(裂)

  11、缱绻:幸为少尽缱绻(qiǎnquǎn)(缠绵深厚的情意)

  12、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闲暇)

  二、通假字

  1、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通影,像影子一样)

  2、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通晶,水精,即水晶)

  3、飨德情恩,词不悉彰,致达远冤(通享,受)

  4、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通以。已去,以后)

  三、一词多义

  1、幸:①贱妾不幸(动词,幸运)

  ②吾君方幸玄珠阁(驾临,特指君王到某处)

  ③幸被齿发(承蒙)

  ④幸一闻焉(希望)

  2、见:①见有妇人(动词,看见)

  ②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表被动)

  3、坐、坐贻:①命坐于灵虚之下(动词,坐在)

  ②坐贻聋瞽(坐贻,因而致使)

  4、辞:①因告辞曰(告辞,辞别)

  ②乃前致辞者(言辞,言语)

  ③毅撝(huī)退辞谢(辞谢)

  ④吾何辞焉(推卸)

  5、以:①束以他物(用,把)

  ②再拜以进(相当于而)

  ③客当居此以伺焉(表目的,来)

  ④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因为)

  6、致:①宁可致意耶(传达)

  ②致负诚托(以致)

  四、词类活用

  1、乐:而夫婿乐逸(形容词意动,以……为乐)

  2、景、云:景(yǐng)从云合(名作状,像影子一样,像云一样)

  3、怛:诚怛人心(使动,使……伤心)

  4、急:而能急之(意动,以……为急)

  5、生:愿得生归(名作状,活着)

  6、东:东望愁泣 引别东去(名作状,向东)

  7、止:夫乃止毅(使动,使……止步)

  8、柱、床、帘: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名作动,做成柱子;做成床;做成帘子)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舅姑:①古义:公婆。

  ②今义:舅舅和姑姑。

  2、亲戚:①古义:兄弟骨肉。

  ②今义:有姻亲关系的.亲人。

  3、其实:①古义:他,实际情况(两个词)。

  ②今义:副词,表示实际情况。

  4、自然:①古义:天然。

  ②今义:不勉强,不拘束。

  六、句式

  1、毅怪视之,乃殊色也(判断句)

  2、妾,洞庭龙君小女也(判断句)

  3、吾君,龙也(判断句)

  4、吾,义夫也(判断句)

  5、非羊也,雨工也(判断句)

  6、此灵虚殿也(判断句)

  7、毅,大王之乡人也(判断句)

  8、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被动句)

  9、为奴婢所感(被动句)

  10、为夫婿所薄(被动句)

  11、为顽童所辱(被动句)

  12、牧羊于道畔(介宾短语后置)

  13、束以他物(介宾短语后置)

  14、停于大室之隅(介宾短语后置)

  15、雕琉璃于翠楣(介宾短语后置)

  16、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介宾短语后置)

  17、乃访于洞庭(介宾短语后置)

  18、时有宦人密侍君者(定语后置)

  19、是何可否之谓乎(宾语前置)

  20、不然者,吾何辞焉(宾语前置)

  21、既而将诉(之)于舅姑(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译:你有什么苦恼使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呢?

  2、而夫婿乐逸,为奴婢所惑,日以厌薄。

  译:可是我的丈夫不务正事,喜欢游荡,被奴婢迷惑,他一天天地厌弃并轻视我。

  3、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

  译:用白玉做成柱子,用青玉砌成台阶,用珊瑚做成床,用水晶做成帘,在翠色的门楣上镶嵌着琉璃,在彩色的屋梁上装饰着琥珀。

  4、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回环,入于宫中。

  译:片刻,这位女子身边红烟紫气缭绕,香气回环,她走进宫中。

  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扩展5)

  ——会计学基础学习心得体会3篇

  会计学基础学习心得体会1

  从6月13日开始,到6月15日止。我参加了会计学基础的精品课程培训,有幸聆听了刘老师和林老师的课程及两位老师和一些学员对会计学基础的讲授内容的一些观点,感到受益匪浅。这次精品课程培训对我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其一改变了自身的一些教学理念。其二改变了对会计学基础教学的系统认识。其三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一)会计教学的全局观点

  会计学教学不止是讲授会计的基本知识,学生要解决问题不可能只使用会计知识,对其他知识的综合了解与运用,才能够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包括学生的管理交流等个人能力。这包含了对会计的认识,会计是服务于企业的,因而对会计的学习必须植根于企业这一土壤。因而任何一个相关会计的案例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企业的发展趋势等。因而教学中讲授的会计知识包括后面所提到的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会计教学中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以往我所讲授课程的重心是授业、解惑在课程的讲授中不加入个人的见解。因为对会计基本的认识,对大学教学中的基本认识是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我尽量不去影响,不去改变。但是通过刘老师的课程介绍,我发现教师的个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课程本身的质量,而正确的个人观点的传达可以给学生对其进一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新认识

  (一)会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的新认识

  这里的理论实践应用不是简单的会计记帐、帐簿登记等技术性问题。实践应用中的关键是对企业运行的了解。尤其对非会计专业的管理类专业,他们未来要面临的是真正运行的企业,因而会计学习必须与这些结合起来。在注重专业性技术性的同时,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需要教师对社会上当前实际情况的深刻了解,除此之外,对企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学科的认识

  入门难、入门以后同一水*层次的反复较多,横向课程较多。这是刘老师对会计学的认识。这同样启发了我们在会计教学中对不同课程的认识,除了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是纵深类课程之外。其余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均属于*行课程。

  三、对会计教学方法的具体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什么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什么样的知识能够引起他们共同的兴趣,其一是真正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其二是告诉他们会计的重要价值。刘老师课程导论理论化和通俗化两个特点融于一体,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其中梁山好汉的引入,引发学生兴趣。课程如果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结合起来,学习的主动性必然会被调动起来。其他的教学内容中也通过

  (二)通过互动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引导学生进入任何课程学习,并深入进入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刘老师的引入方法主要是交学生“LEARN HOW TO LEARN”。启发他们去发现,通过互动方式:例如多少职业因为没有价值被社会淘汰。老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提出他们对这些被淘汰的以及新出现的职业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会计职业及对会计继续深入学习及自己学习方向的探讨和思考。

  (三)职业道德的教育贯穿始终

  修身、齐家、治国、*天下。这是刘老师探讨人性的引入。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经济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障,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从大学接触会计时进行培育是必要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而这种培育不应该仅仅是进入到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这一章节需要讲授的,它应该贯彻到整个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3天的学习时间并不长,但是通过3天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相当难度的,而从这段学习中真正观点的改变,思路的开拓,眼界的拓宽对未来的教学工作很有作用。学无止境,希望能在未来多提供这些会计学教师交流的机会,甚至其他相关课程一同交流的机会。这将对未来的会计学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扩展6)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免费下载3篇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免费下载1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pdf

  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扩展7)

  ——大学会计基础知识重点3篇

  大学会计基础知识重点1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5、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6、借贷记账法的试算*衡:发生额试算*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试算不*衡,肯定有错;试算*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7、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名称、金额、借贷方向)。

  8、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9、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3、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5、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区分: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

  6、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名称、日期、单位和个人、内容、金额。

  7、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8、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9、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10、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1、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2、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写错误的,重新编制。

  14、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企业采购报销差旅费填制一张收款凭证和一张转账凭证按照填。

  大学会计基础知识重点2

  第六章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记录业务的簿籍。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和依据。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

  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

  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

  多栏式(借方多栏式、贷方多栏式、借贷多栏式)。

  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普通日记账,特种日记账)、分类账(总账、明细账)、备查账(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住房基金登记簿)。按照外形的不同分为订本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活页账(明细账)、卡片账(固定资产卡片)。

  2、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

  4、红色墨水(红字冲销、多栏账中,登记减少数、三栏账中,未印余额方向的,登记负数)。

  5、过次页与承前页(1、不需结计发生额,页末余额转次页2、需结计本月发生额自月初至页末3、需结计本年发生额,自年初至页末)

  6、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7、登账:现金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付款凭证(提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银行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银行收款凭证、银行付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存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总账是根据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的。明细账是根据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8、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

  9、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曲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金额少记),以前年度凭证有错,蓝字填制一张更正。

  10、“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11、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固定资产明细账不需每年更换新账。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便于查账、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2、单位撤并3、中外合资、国内联营责人调离)局部清查(流动性大:1、现金:日记月结2、银行:每月核对3、存货:每月重点抽查4、清产核资5、单位主要负

  重财物:每月清查5、往来款:一年1至2次)

  3、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但不得由出纳亲自清点;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4、银行存款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与银行双方记账有误)。

  5、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

  6、实物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逐一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抽样盘点法)清查时;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7、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盘盈处理盘亏处理(赔偿:其他应收款)现金营业外收管理费用入固定资产营业外收营业外支出入原材料项目盘盈处理盘亏处理(赔偿:其他应收款)管理费管理费用(正常)用营业外支出(非常)基他应收款(赔偿)。

  推荐访问:会计学

  基础知识

  会计学基础知识3篇

  会计学基础知识1

  会计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