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感动中国中诚信故事,菁选2篇

2025-08-24人已围观

感动中国中诚信故事,菁选2篇
  感动中国中诚信的故事1  陈美丽,女,32岁,汉族,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村民。2007年4月9日,陈美丽的丈夫扑救山火意外身亡,不仅突然把她丢进孤苦无助的生活困境,还给她留下数万元债务。她原本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中诚信故事,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中诚信的故事1

  陈美丽,女,32岁,汉族,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村民。2007年4月9日,陈美丽的丈夫扑救山火意外身亡,不仅突然把她丢进孤苦无助的生活困境,还给她留下数万元债务。她原本可以靠丈夫的死亡赔偿金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但“欠账还钱,天经地义”这一信念,使她毅然作出用死亡赔偿金来偿还债务的决定。在一个崇尚诚信的时代里,一位只读过小学的村妇,教给文明社会诚信可以如此朴素——正如网友称她为当下“*最诚实守信的村妇”。

  丈夫永远地离开了她,留给她一个残破的家,一个64岁的老母亲,一个从小就因患脑膜炎智力严重受损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一个7岁的大女儿,一个只有10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还有近10年来家里欠下的所有债务。这些债究竟有多少,陈美丽并不清楚。债主们却担心,人死账烂,他们借给王家的钱恐怕要不回来了。这些债,因此也成了陈美丽的一个心结。在丈夫去世6天后,尽管因为涉及死亡赔偿的具体问题还未处理完,丈夫的丧事还没办理完,陈美丽却抱着小女儿,找到村小学教师黄诗*,请他帮忙写个还债通告。

  “让大家知道,欠大家的钱我是会还的,大家的情谊我是会记住的,我要让大家放心。”她把写好的通告郑重地贴在自家的外墙上,决定用丈夫的死亡赔偿金来清偿债务。在贴出还债告示之前,陈美丽曾跟婆婆商量过。两代没有怎么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村女子决定:“我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能让别人受苦。借了钱,就得还给人家。”

  不过陈美丽“没想到债会有这么多”。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上门来报账的债主有10多个,家里拿到的六万多元死亡赔偿金,2万多元用于支付丈夫抢救的医药费和身后的丧葬费,剩下4万多元,全部用来还了债,竟还有1万多元再也没钱偿还。

  大部分债,陈美丽从没听说过,而债主本人也没有凭据,但她都一一偿还,因为她坚信,“人家不会在这种时候来糊弄我,一定是我老公欠了的,再苦再累也要把债还了。”

  “现在丈夫生前的债已经还得差不多了,但以后的日子就难熬了。”陈美丽默默的说,可如今小女儿身体状况并不好,没钱去医院看病,大女儿也因无钱交学费而面临辍学。面对困境,陈美丽深深地感觉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成为这家老小的大难题。“不管将来怎么样,我都不会扔下婆婆的,我会撑起这个家。”为了让老人相信自己,陈美丽已经将乡*捐助的1万元慰问款全部留给了婆婆。用陈美丽婆婆的一句话来结束这动人的故事,“患难见真情,很多人认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我家儿媳妇陈美丽虽然这么辛苦地生活着,但她丝毫没有嫌弃王家的意思,她是孝顺的好媳妇。”

  2008年4月陈美丽在南昌学习“土耳其烤肉”和一些小吃制作后,9月初在九江市开了一家“陈美丽小吃店”,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前来品尝。陈美丽说,“虽然我没有开过店,但我相信凭我的诚信为人,加上可靠的质量、卫生,我的生意会越做越好。我更要学会自强自立、自主创业。”

  替夫还债的壮举经报道后,引起全国反响。陈美丽个人曾入选2007年度“感动*”候选人、2008年度“*好人榜”,并先后获得江西省“十大好人”、“十大道德模范”,江西省第二届“十佳青年道德楷模”,江西省、上饶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模范感言:

  我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能让别人受苦。借了钱,就得还给人家。

  感动中国中诚信的故事2

  走进“*蔬菜之乡”山东寿光,随处可见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蔬菜品牌——“乐义”,而这个人就是把诚信作为毕生最大追求的王乐义,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诚实守信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自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多年来,王乐义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他常说:“我是党支部*,在三元朱村,我说出来的话,办出来的事就代表党的形象,我诚实做事,群众就相信,党的一级组织就有威信,就有凝聚力。”

  1978年,刚做过癌症切除手术的王乐义,被推选为三元朱村党支部*。为了兑现自己上任时的诺言,他带领三元朱村建起了17个冬暖式大棚,掀起了一场蔬菜种植革命。1992年,无公害蔬菜首次在三元朱村开发成功,取得了国家质检局发放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2001年,他在村里组织开展了以创建文明信用蔬菜基地、文明信用蔬菜村、文明信用菜农、文明信用农业龙头企业、文明信用经营业户为主要内容的“五信”创建活动。三元朱村生产的蔬菜质量全部达到国际标准,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诚信打造了三元朱村的蔬菜品牌,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06年,该村年集体收入达356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300元。

  王乐义认为,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蔬菜大棚成功后,到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从不私藏,以诚待人,并与全体村民立下规矩:凡是外地来学技术的,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都要倾心相助,无偿地、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前来学习的农民兄弟。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已有百余万群众在寿光取到了致富真经。十几年来,他带领全村将大棚技术毫无保留地无偿对外推广。从1990年到现在,三元朱村的技术员先后到过20个省区市的300多个县市区,都在当地成功地推广了冬暖大棚技术。王乐义本人也拖着癌症之躯,先后到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无偿传授大棚蔬菜技术,行程达几十万公里。如今,冬暖式蔬菜大棚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而且鼓起了亿万农民的钱袋子。

  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创始人,王乐义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笔很大的无形资产,2001年7月,“乐义”蔬菜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这几年,“乐义”品牌应用到了更多的领域,除了绿色蔬菜,还有复合肥、塑料薄膜等,有的合作单位答应给30%的股份。专家们估算,仅这三大块,这个牌子的价值就过亿元,他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款。但王乐义对乡亲们明确表态,这个分红的钱他一分不拿,因为这个品牌是乡亲们四十多年共同培育的,收益理应属于整个三元朱村。

  王乐义不仅自己坚守诚信的理念,他还积极带动他人做诚实守信的模范。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后,他向全国农民朋友发出了“依法诚信纳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倡议。寿光市绿州农化有限公司经理张金洋是先富起来的农民,在办绿州农化有限公司的当初,由于自己不懂税法,只干不学。结果,开业不长,税务干部就找上了门,最后还是补缴了5万元的税款和罚金。通过这件事,他深有感触地说,乐义说得对,只有学法、守法,依法诚信纳税才有出路。

  在王乐义的带动下,诚实守信在三元朱村蔚然成风,三元朱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工作先进村。王乐义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并先后当选为**第十五、十六、十七次全国*代表。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

  诚信

  故事

  感动中国中诚信故事

  菁选2篇

  感动中国中诚信的故事1

  感动中国中关于诚信的故事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