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8篇(全文)

2025-08-25人已围观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8篇(全文)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数学书、铅笔盒、练习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师:刚才我们欢迎老师是用什么鼓掌的?

  生:我鼓掌用的是左手和右手。

  ( 评析 用鼓掌来引入左、右手,自然、不着痕迹。)

  师:对了,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

  二、探索新知,感知左右

  1、 说一说

  教师:请大家把双手伸出来,看看自己的两只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

  教师:听老师的口令。

  教师:左手在哪里?右手在哪里?

  (学生根据口令做出动作)

  教师: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

  提问:说一说,你会用右手做些什么事?

  生1:我会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2:我会用右手写字。

  教师:再举起你的左手,

  提问:你会用左手做什么事?

  生1:吃饭时我用左手端碗。

  生2: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 评析 把“左右”的认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今后的记忆。)

  2、找一找(嘴巴)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请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腿、右腿。

  师: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有关左右的例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3、 做一做

  摸鼻子游戏

  鼻子鼻子,上面;鼻子鼻子,下面;鼻子鼻子,左面,鼻子鼻子,右面。 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肩,鼻子鼻子,右肩。

  4、 摆一摆(课件出示正确摆放图片)

  教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请把数学书放在桌上,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教师: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摆放正确)

  提问:

  (1)数学书的左边是_________ 。

  (2)数学书的右边是 _________。

  (3)数学本的左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4)铅笔盒的右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课间操:

  拍拍手,拍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伸出我左手,伸出我的右手,扭扭我的小腰,端端正正坐好。

  5、 走一走

  (出示小军上楼图片)

  教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朋友上下楼梯。

  教师:上下楼梯应该靠哪边走?

  学生:靠右走。

  教师:小军在干什么?

  学生:小军在上楼梯。

  教师:小军应该从哪边走?

  (出示小明下楼图片)

  小明下楼与学生方向相反,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强调左右是指自己的左右。小明下楼,是指小明要从自己的右边下楼。

  三、课堂小结。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学生:左右。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位置 (第5页)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挂图 投影 课件 座次卡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__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__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__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

  要求

  (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 感。

  教学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教学教具: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下图中的1-20各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师: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在上图中呈现45、70、98),看看你们认识吗?

  教师: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呈现数字图)。

  教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教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教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你对100有什么感受?

  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教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出后一 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

  教师:对,他请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21。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好,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教师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添一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再添上1是多少,40里有几个十;39、49、79、99后边分别是多少等。

  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教师:99再添1就是多少?

  教师:对,99再添1就是100。那我们就这样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又是多少呢?

  教师:对,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教师: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能说说100里有几个10?

  教师:10个十是多少啊?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教师:现在,请你把10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教师:100里有几个20呢?请你把小棒两捆两捆地合一合,看看100里有几个20。

  教师(呈现未结成捆的100根小棒):现在这一大堆是100根,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数就能从100根小棒中拿出大约50根小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里有几个50?

  5、教学例2。 数小棒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

  教师: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70根小棒,边数边思考,如何数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跟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个十。

  教师: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汇报,说明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三、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教师:刚才我们借助学具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情境图):你们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

  教师: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请“十”来帮忙。

  教师:好,那大家让“十”来帮帮忙吧!

  学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教师: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2、补充练习一 教师(出示下图):小猪收了多少个苹果?

  教师:这次怎么一下就看出是多少了啊?

  教师:原来又是“十”在帮忙,“十”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3、补充练习二 教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比赛——大力士比赛搬砖。看!(呈现下图)大象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大象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数出来了?

  教师(呈现下图):大象还差多少块就搬了100快了?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哦!原来10个十就是100(呈现下图)。

  四、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汇报。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的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信息窗——老师的关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自主练习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 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 时间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谁?(闹钟)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 情境图

  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一天放学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师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钟表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

  (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4)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①5时②5:00

  (6)做几个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谁最先到家?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什么时候到家的,然后才能进行比较。

  1、认识“半时”

  (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

  (3)我们习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认识“快到几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那现在是快几时了?

  (3)如果分针指在接近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快几时。

  3、认识“几时刚过”

  (1)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小林是几时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指在刚过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过。

  4、谁最先到家?

  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

  补充:顺时针、逆时针

  (三)练习

  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

  2、给钟表画指针。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四个表示时间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和 “几时刚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2、4、5、6、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用水彩笔涂色

  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自己涂色,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2:认一认,说一说

  (1)看图讲一讲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

  (2)说一说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时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3、 自主练习4:填一填

  说出每幅图呈现的时间,他们在做什么?按时间的顺序编一个小故事,教育学生要孝敬老人。

  (1)小刚和爸爸、妈妈几时出门?

  (2)他们快几时来到了食品专柜?

  (3)他们几时刚过来到了奶奶家?

  (4)他们几时半吃的晚饭?

  4、 自主练习5:你发现了什么?

  (1)说一说这两幅图的钟表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区别吗?这两幅图是一天中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吗?

  (3)引导学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时间出现两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时。

  5、 自主练习6:先连一连,再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看图观察,这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把图与钟表连接起来吗?

  二我学会了吗?

  在下面四个时刻观察旗杆的影子,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丰收园”

  通过“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把相应的绿苹果涂红。

  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学会了……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的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信息窗——老师的关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自主练习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 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 时间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谁?(闹钟)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 情境图

  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一天放学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师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钟表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

  (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4)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①5时②5:00

  (6)做几个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谁最先到家?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什么时候到家的,然后才能进行比较。

  1、认识“半时”

  (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

  (3)我们习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认识“快到几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那现在是快几时了?

  (3)如果分针指在接近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快几时。

  3、认识“几时刚过”

  (1)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小林是几时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指在刚过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过。

  4、谁最先到家?

  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

  补充:顺时针、逆时针

  (三)练习

  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

  2、给钟表画指针。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四个表示时间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和 “几时刚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2、4、5、6、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用水彩笔涂色

  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自己涂色,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2:认一认,说一说

  (1)看图讲一讲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

  (2)说一说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时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3、 自主练习4:填一填

  说出每幅图呈现的时间,他们在做什么?按时间的顺序编一个小故事,教育学生要孝敬老人。

  (1)小刚和爸爸、妈妈几时出门?

  (2)他们快几时来到了食品专柜?

  (3)他们几时刚过来到了奶奶家?

  (4)他们几时半吃的晚饭?

  4、 自主练习5:你发现了什么?

  (1)说一说这两幅图的钟表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区别吗?这两幅图是一天中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吗?

  (3)引导学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时间出现两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时。

  5、 自主练习6:先连一连,再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看图观察,这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把图与钟表连接起来吗?

  二我学会了吗?

  在下面四个时刻观察旗杆的影子,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丰收园”

  通过“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把相应的绿苹果涂红。

  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学会了……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 感。

  教学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教学教具: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下图中的1-20各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师: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在上图中呈现45、70、98),看看你们认识吗?

  教师: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呈现数字图)。

  教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教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教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你对100有什么感受?

  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教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出后一 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

  教师:对,他请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21。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好,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教师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添一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再添上1是多少,40里有几个十;39、49、79、99后边分别是多少等。

  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教师:99再添1就是多少?

  教师:对,99再添1就是100。那我们就这样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又是多少呢?

  教师:对,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教师: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能说说100里有几个10?

  教师:10个十是多少啊?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教师:现在,请你把10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教师:100里有几个20呢?请你把小棒两捆两捆地合一合,看看100里有几个20。

  教师(呈现未结成捆的100根小棒):现在这一大堆是100根,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数就能从100根小棒中拿出大约50根小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里有几个50?

  5、教学例2。 数小棒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

  教师: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70根小棒,边数边思考,如何数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跟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个十。

  教师: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汇报,说明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三、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教师:刚才我们借助学具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情境图):你们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

  教师: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请“十”来帮忙。

  教师:好,那大家让“十”来帮帮忙吧!

  学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教师: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2、补充练习一 教师(出示下图):小猪收了多少个苹果?

  教师:这次怎么一下就看出是多少了啊?

  教师:原来又是“十”在帮忙,“十”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3、补充练习二 教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比赛——大力士比赛搬砖。看!(呈现下图)大象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大象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数出来了?

  教师(呈现下图):大象还差多少块就搬了100快了?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哦!原来10个十就是100(呈现下图)。

  四、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汇报。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数学书、铅笔盒、练习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师:刚才我们欢迎老师是用什么鼓掌的?

  生:我鼓掌用的是左手和右手。

  ( 评析 用鼓掌来引入左、右手,自然、不着痕迹。)

  师:对了,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

  二、探索新知,感知左右

  1、 说一说

  教师:请大家把双手伸出来,看看自己的两只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

  教师:听老师的口令。

  教师:左手在哪里?右手在哪里?

  (学生根据口令做出动作)

  教师: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

  提问:说一说,你会用右手做些什么事?

  生1:我会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2:我会用右手写字。

  教师:再举起你的左手,

  提问:你会用左手做什么事?

  生1:吃饭时我用左手端碗。

  生2: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 评析 把“左右”的认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今后的记忆。)

  2、找一找(嘴巴)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请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腿、右腿。

  师: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有关左右的例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3、 做一做

  摸鼻子游戏

  鼻子鼻子,上面;鼻子鼻子,下面;鼻子鼻子,左面,鼻子鼻子,右面。 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肩,鼻子鼻子,右肩。

  4、 摆一摆(课件出示正确摆放图片)

  教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请把数学书放在桌上,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教师: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摆放正确)

  提问:

  (1)数学书的左边是_________ 。

  (2)数学书的右边是 _________。

  (3)数学本的左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4)铅笔盒的右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课间操:

  拍拍手,拍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伸出我左手,伸出我的右手,扭扭我的小腰,端端正正坐好。

  5、 走一走

  (出示小军上楼图片)

  教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朋友上下楼梯。

  教师:上下楼梯应该靠哪边走?

  学生:靠右走。

  教师:小军在干什么?

  学生:小军在上楼梯。

  教师:小军应该从哪边走?

  (出示小明下楼图片)

  小明下楼与学生方向相反,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强调左右是指自己的左右。小明下楼,是指小明要从自己的右边下楼。

  三、课堂小结。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学生:左右。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篇8

  教学内容:

  位置 (第5页)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挂图 投影 课件 座次卡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__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__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__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

  要求

  (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推荐访问:教案

  数学

  思维训练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