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fanwendaquan > gongwenfanwengongwenfanwen

《税率》教学反思3篇(全文完整)

2025-08-24人已围观

《税率》教学反思3篇(全文完整)
  《税率》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税率》教学反思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税率》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税率》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了《税率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税率》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都不知道什么事纳税。所以我让学生开始自学根据课本给出的内容还制作了一些课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 税率公式的引入。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都能说出含义,如果我接着让学生说出怎样求各种税额的公式,学生们会很快的理解。

  二、 有关计算技巧。在计算完税额之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样求税率会让学生更加理解税率的含义。

  《税率》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税率的概念、有关钠税金额和税率的计算方法等。

  我首先通过复习折扣和成数引入又一与百分数相关的概念一税率,然后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获取纳税、税率的概念和各种税收形式的信息,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习了基本概念之后,一个关于税率的例题使学生体会了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过程。另外,细心的学生可以发现,我的提问作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他们的"审题步骤及方法。

  我们在本节课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将我们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转化为自我提问引导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从而在具体地解答时感到轻松容易。

  此外,对于税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没有对于折扣那么熟悉、感兴趣。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与思考中。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纳税的意义的同时,也号召学生影响身边的人都做积极的纳税人。

  《税率》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税率》教学反思3篇(扩展1)

  ——个税税率表3篇

  个税税率表1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也就是2012年实行的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税免征额3500元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1

  不超过1,500元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注:

  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例如:某人某月工资减去社保个人缴纳金额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金额后为5500 元,个税计算:(5500-3500)*10%-105=95元

  《税率》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的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税率的概念、有关钠税金额和税率的计算方法等。

  我首先通过复习折扣和成数引入又一与百分数相关的概念一税率,然后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获取纳税、税率的概念和各种税收形式的信息,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习了基本概念之后,一个关于税率的例题使学生体会了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过程。另外,细心的学生可以发现,我的提问作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他们的审题步骤及方法。

  我们在本节课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将我们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转化为自我提问引导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会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从而在具体地解答时感到轻松容易。

  此外,对于税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没有对于折扣那么熟悉、感兴趣。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与思考中。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纳税的意义的同时,也号召学生影响身边的人都做积极的纳税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的教学反思2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去饭店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就这节课来看,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都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算技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但是结果却所错了,今后还要在计算上下功夫。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有几点感悟:

  1. 应和学生充分交流,具体感知,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虽然是知道的,但是又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当这些事物被拿到课堂上来时,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于要去研究它、解决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功,并且想获取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同学们作了非常充分的交流,使他们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的深入和透彻。

  2.课堂上要结合实际,体现价值,具有时效性。本节课的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税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的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税率》教学反思3篇(扩展3)

  ——税率教学反思 (菁选3篇)

  税率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了《税率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诉学生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学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授利息时学生的表现。

  教学了《税率》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都不知道什么事纳税。所以我让学生开始自学根据课本给出的内容还制作了一些课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都能说出含义,如果我接着让学生说出怎样求各种税额的公式,学生们会很快的理解。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计算完税额之后,让学生说说怎么样求税率会让学生更加理解税率的含义。

  税率教学反思2

  本课的内容是特定应用中生命的百分比,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

  1清除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在本课中,更多的概念,如:什么是税,什么是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是什么。这些概念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使内存更加深刻。另外,对于扩大知识到数量的学生也需要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并不密切相关,而是对于农民,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

  2灵活掌握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和利率关系;掌握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各种收入×税率;本金×利率×时间,你可以想到另外两个公式。

  不足:

  着重解决数学问题,忽略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在前七个问题中练习二十三个:学生在设计不同的储蓄计划时,没有让学生感觉不同的感觉存款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利率高于现行利率,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如存在三年,两年期比一年期利率高,但不能作为一年作为利率每年,国库券不需要支付利息税,利息收入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重新教学设计:

  合理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现实,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

  税率教学反思3

  《税率和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比较明显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只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次教学,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后作以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设计好课的开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春节。问学生是否喜欢过春节,并说出喜欢的原因。虽然现在的生活水*提高了,但是过春节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过春节不但有好吃好玩儿的,而且还有压岁钱。如果压岁钱多了,除了自己花掉一部分外,剩下的还可以存到银行里,从而引出课题。接下来我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存单,让学生进行观察。“存单”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小学生真正接触到存单的大概并不多,这样就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么紧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当今课改的精神。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算太难,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而且课前我还让学生对储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根据教育局的"开展合学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精神,所以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书自学定义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省去了费时的说讲。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交流汇报活动。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再不失时机地出示2008年利率表,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不用再费周折。有效培地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意练习题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就体现出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练习,我的设计是由简单到难。首先,我让学生先进行判断练习,回顾复习有关定义。接着通过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其次,在实际运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填写存款凭证,实际计算应得利息,这样学生就获得了存款的实际体验。把数学学习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每一节课都有不足之处,当然我的这节课也不例外。在教学环节上处理有些不当,课的前半时比较宽松,而后半时就显得有些紧了。这都在于练习题的选择有些难了,而且这一难度的加大是陡然性的,如果是循序渐进性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税率》教学反思3篇(扩展4)

  ——深圳个人所得税税率表3篇

  深圳个人所得税税率表1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深圳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

  1、工资:即初始收入(合同上所写的收入)

  2、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属于五险一金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不算在这里,员工未在本公司购买保险的不得扣除)

  3、起征点:自2011年起,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

  4、税率:由3%上涨到45%,有7个等级,分别与7个不同区间的应纳税额对应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深圳个人所得税税率表3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月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金(五险一金) - 起征点3500元(外籍4800元)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二年终奖所得  年终奖所得,将年终奖金额除以12个月,以每月*均收入金额来确定税率和速度扣除数,年终奖所得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相同,只是他们的计算方式不同。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说明:

  1、本表*均每月收入为年终奖所得金额除以12个月后的*均值。

  2、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相同。

  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实际税率为百分之十四。

  五劳务报酬所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四)

  说明:

  1、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然后就其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

  七财产转让所得,适用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八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税率》教学反思3篇(扩展5)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率表3篇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率表1级数扣除费用标准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

  外籍个人所得税计算:  个人所得税=(月工资-4800)*税率-速算扣除数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经**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税率》教学反思3篇(扩展6)

  ——建筑企业所得税税率是多少

  建筑企业所得税税率是多少1

  建筑企业所得税税率是多少

  建筑企业所得税税率是11%。建筑业原来的营业税税率是3%,“营改增”之后税率增加到了1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规定,建筑行业适用一般计数的适用税率为11%,适用简易计税的征收率为3%。

  拓展: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经*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现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和《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通知附件规定的内容,除另有规定执行时间外,自2016年5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3〕12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4〕4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际水路运输增值税零税率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4〕50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影视等出口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8号),除另有规定的条款外,相应废止。

  各地要高度重视营改增试点工作,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周密安排,明确责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试点前的各项准备以及试点过程中的监测分析和宣传解释等工作,确保改革的*稳、有序、顺利进行。遇到问题请及时向*和国家税务总局反映。

  《税率》教学反思3篇(扩展7)

  ——终奖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终奖个人所得税税率表1

  首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3500元起征点,则应纳税所得额=年终奖-(3500-当月工资),若高于3500,则应纳税所得额=年终奖; 其次,将应纳税所得额除以12,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出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最后,采用计算公式:缴纳个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中税后收入不包含月薪)

  举例:

  年终奖金:1500

  当前月薪:3000

  应纳税所得额=年终奖-(3500-当月工资)=1500-(3500-3000)=1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2=1000÷12=83.33 适用税率0.03 速算扣除数0

  缴纳个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000×0.03-0=30 元

  年终奖:1500 元 缴纳个税:30 元 税后收入:1470 元

  年终奖金:10000

  当前月薪:5000

  应纳税所得额=年终奖=10000 元

  应纳税所得额÷12=10000÷12=833.33 适用税率0.03 速算扣除数0

  缴纳个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0000×0.03-0=300 元

  年终奖:10000 元 缴纳个税:300 元 税后收入:9700 元

  推荐访问:税率

  反思

  教学

  《税率》教学反思3篇

  《税率》教学反思1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