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XX-202X年度水利工程技术员工作总结(累计参与项目15项,质量合格率100%)

2025-09-20人已围观

20XX-202X年度水利工程技术员工作总结(累计参与项目15项,质量合格率100%)

一、2011-2013年度个人技术履职总结(王伟栋)

王伟栋,男,汉族,1985年2月出生,2008年4月参加工作,现担任宁夏盐环定水利水电工程公司施工技术员。截至2013年,其累计在扬水基层及水利施工一线工作5年,参与泵站建设、管道施工、防渗防腐等项目7项,均实现按期或提前竣工。

(一)关键项目技术攻坚

1. 管道施工方案优化项目

某管道工程实施期间,因建设单位需求调整,原设计方案需全面优化。依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1]要求,王伟栋临时承担设计补充工作,日均有效睡眠时间控制在4-5小时,连续高强度工作28天。结果表明,该项目原计划工期180天,实际工期150天,提前30天竣工,节约人工及设备租赁成本约12万元,工程验收一次性通过。

2. 盐环定续建工程泵站防渗防腐项目(2011年)

在盐环定续建工程6个泵站水工防渗防腐修补施工中,针对基面平整度不足、防腐材料附着力差异等难点,其依据PDCA循环管理理论[2]开展技术攻关。数据显示,其累计编制施工进度计划3版、质量管控细则4项、安全保障措施6条,完成6套施工方案编制,对细部施工方法进行13次优化调整。

施工期间,其日均露天作业时长10.5小时,累计出现轻微机械操作划伤3次、夏季高温面部轻度晒伤2次,均按安全规程及时处理,未影响施工进度。最终,该项目彻底解决6个泵站长期存在的安全运行隐患,施工中采用的“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布复合防腐工艺”被列为公司样板工艺,在后续3个同类项目中推广应用,为公司提升行业信誉度提供关键支撑。

(二)质量管控实践

依据《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3]要求,王伟栋明确工程质量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强关联性,在施工中严格执行行业规范。2012年盐环定病险维修工程中,渠道砼型板预制环节出现32块板面变形(变形量0.5-1.2cm),施工单位提出“局部修补后验收”的建议,其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要求,责令全面返工。经第三方检测,返工后砼型板平整度误差均控制在0.3cm以内,符合设计标准,确保渠道输水效率提升8%。

二、1994-2006年度技术工作复盘()

,女,汉族,30岁(2006年数据),1994年7月毕业于绵阳XX校,1995年10月获评电气技术员,1999年10月获评电气助理工程师。1994-2006年期间,其先后任职于XX区XX水库电站、水库工程运行科、水务局设计队,累计参与电气检修、干渠设计施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项目11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92%。

(一)政治思想与知识更新

1. 政治素养建设

其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1994-2006年累计参加政治理论学习48次,提交学习报告12篇,政治素质评估均为“优秀”。

2. 专业知识迭代

为适配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技术需求,其构建“多维度知识体系”:1994-2006年累计学习水利水电法律法规15部、经济学及管理学著作8本,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及CAD制图技术;1998年10月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2年12月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凭;2003年3月进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段学习,实现“技术+文科”复合能力提升。

数据显示,其参与主研的《CAD制图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推广应用》项目,使设计效率提升40%,图纸差错率降低65%,2005年该项目获XX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2006年,其主导的设计方案全部采用CAD制图,经省市行业评审,设计成果质量位列同行业首位,累计获得专家好评17次。

(二)岗位履职成果

1. 电气检修阶段(1994-1995年)

在XX水库电站任职期间,其负责12台(套)电气设备的日常检修,累计完成故障排查36次,设备完好率维持在98%以上,确保电站年发电量稳定在设计值的95%以上。

2. 干渠设计施工阶段(1996-2002年)

1996年1月调任XX水库工程运行科后,其主导XX水库干渠(总长12.5km)的设计与施工管理,采用“分段施工+同步检测”模式,累计解决渠道边坡稳定问题5处,干渠通水后渗漏量控制在0.2m3/(m·d)以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0.3m3/(m·d)。

3. 勘测设计阶段(2003-2006年)

2003年3月调入XX区水务局设计队后,其累计完成8项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设计方案通过率100%,其中3项工程获评“XX区优质水利工程”。

(三)问题复盘与优化方向

1. 现存不足

数据显示,1994-2006年期间,其专业知识深度提升存在短板:累计参与专业技术培训12次,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8次;工作主动性评估显示,15%的任务需上级督促后完成,主人翁意识待加强;技术创新方面,仅2项成果实现推广,开拓创新意识与超前意识需提升。

2. 优化路径

基于复盘结果,其明确改进方向:一是建立“月度学习计划”,确保年均专业技术培训不少于4次,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二是推行“任务前置规划”,提升工作主观能动性;三是设立“创新课题”,每年至少主导1项技术优化项目,增强开拓创新能力。

三、20XX-20XX年度项目技术总结(王海锋)

王海锋,男,汉族,XXXX年3月出生,20XX年7月毕业于和县第二中学,同年8月入职XXXXXX公司,担任技术员,主要负责资料管理及工程施工。截至20XX年,其累计参与5个水利工程项目,完成资料编制1200余页,现场技术问题解决率达98%。

(一)专业能力提升

1. 理论与实践融合

入职初期,针对“校园知识与现场实践差异”问题,其制定“3个月适应计划”:累计学习工程技术规范18本,向老员工请教技术问题45次,半年内实现日常事务独立处理。结果表明,其岗位适配周期较公司新员工平均水平缩短20%。

2. 继续教育成果

为适配安全管理工作需求,其累计参加各级培训4次:20XX年6月参加XX市安委会安全员专业技术培训,获《安全员资格证》;20XX年9月参加XX市水务局安全生产培训,考核成绩“优秀”;20XX年6月参加水利水电行业技术培训,掌握“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核心要点。

(二)项目履职详情

| 项目名称 | 任职岗位 | 核心工作内容 | 成果指标 |

|----------------|----------------|------------------------------------------------------------------------------|-----------------------------------|

| XXXX工程XX标 | 技术员 | 协助现场施工管理,参与技术交底8次 | 项目按期竣工,质量合格率100% |

| 20XX年XXXXX项目| 施工员、资料员 | 图纸审核(发现问题6处),施工资料编制(完成320页) | 资料验收一次性通过 |

| 20XX年XXXX工程 | 技术员 | 协调周边村民关系(解决纠纷4起),现场技术指导 | 施工中断时长为0,工期提前5天 |

| 20XXXXXXX项目 | 资料员 | 每日施工记录编制(累计180份),资料归档管理 | 资料完整性达100%,查询效率提升30% |

| 20XX年XXXXXX工程| 技术员 | 执行技术方案,配合工程师解决现场问题12次 | 工程验收优良率90% |

(三)问题与改进

结果表明,其工作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技术开拓创新不足,仅1项技术优化建议被采纳;二是专业技术投入时间有限,年均专业书籍阅读量仅2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本;三是动手能力待提升,现场设备操作熟练度评分75分(满分100分)。

基于此,其制定改进计划:一是每月提交1项技术优化提案,提升创新参与度;二是建立“每周2小时学习制”,年均专业书籍阅读量不低于4本;三是增加现场操作实践,每月参与设备操作训练不少于3次,目标将熟练度评分提升至90分以上。

四、200X年度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汇报

200X年度,XX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在市水利局领导及省质量监督中心站指导下,聚焦泰东河新通扬运河段工程、江堤达标工程、城市防洪工程等重点项目,实施“分级监督+精准管控”模式,累计完成质监项目概算投资额1.72亿元,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分部工程优良率89%,较上年度提升7个百分点,未发生任何质量安全事故。

(一)监督工作实施路径

1. 现场监督强化

依据《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质监人员采用“日常巡查+关键节点驻场”模式,累计开展现场监督活动68次。检查内容包括:参建单位质量安全体系建立情况(覆盖率100%)、工程材料及设备质量(抽检合格率98%)、施工记录与检测报告(完整性99%);对关键工序(如泵站基础浇筑、堤防防渗施工)实施100%驻场监督,累计发现并整改质量隐患15处,隐患整改率100%。

2. 质量评定管控

严格遵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构建“资料审核+现场核验+第三方检测”三维评定体系:累计审核原材料试验报告320份、半成品检测资料180份,现场核验关键部位45处,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专项检测12次。对存在质量问题的2个分部工程,责令建设单位组织返工,返工后验收优良率达100%。

(二)制度建设与能力提升

1. 管理制度完善

200X年度,累计修订《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细则》3项,新增《重点项目监督台账管理制度》《质量问题闭环处理办法》,实现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

2. 人员能力提升

组织质监人员参加“法律规范+技术标准+监督实务”培训4次,累计培训时长32小时;开展内部技术研讨6次,分享监督案例18个,质监人员专业能力评估平均分较年初提升12分,监督工作效率提升25%。

(三)现存问题

数据显示,当前工作仍存在两方面短板:一是制度体系仍需完善,针对“小型水利项目监督流程”的专项规定尚未出台;二是监督队伍力量不足,人均承担监督项目数达8个,高于行业合理水平(5个/人),影响监督深度。

五、工程技术工作核心方法论

1. 质量管控:“三查三改”模式

即“事前查方案、事中查过程、事后查成果”,“发现问题立即改、重大隐患停工改、共性问题系统改”。该模式基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行业理念,在盐环定续建工程等项目中应用后,质量隐患发生率降低40%。

2. 效率提升:“任务分解-责任到人-节点管控”体系

将项目总目标分解为“周任务-日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与完成标准,采用“每日碰头会+每周复盘会”跟踪进度。王海锋在XXXX工程中应用该体系后,项目工期较计划提前5天,资源浪费率降低15%。

3. 能力迭代:“理论学习-实践验证-总结优化”闭环

以的知识更新路径为例,通过“系统学习理论-现场实践应用-总结经验教训”的循环,实现专业能力持续提升,其技术成果转化率从入职初期的60%提升至后期的92%。

[1] PDCA循环管理理论: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方法论之一。

[2]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聚焦“顾客满意、持续改进”,适用于各类组织的质量管控。

[3]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水利部发布的部门规章,明确水利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责任,是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核心依据。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