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22年伊犁州党委工作报告学习解读与实践思考

2025-09-25人已围观

2022年伊犁州党委工作报告学习解读与实践思考

一、州党委工作报告核心要义解读(2022年)

2021年12月27日,伊犁州党委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州党委书记李学军代表州党委作题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全力推进伊犁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工作报告。该报告立足伊犁发展实际,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其核心内涵可从标题28字主基调、生态优先战略、经济发展路线、民生保障举措及文化建设方向五大维度展开深入解读。

(一)标题28字:锚定发展主基调,明确行动方向

报告标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全力推进伊犁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仅是对伊犁发展态势的精准判断,更是州党委推动区域发展的行动宣言。从政策背景来看,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已对新疆“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作出全面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细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要求,这些政策红利为伊犁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构成了“坚定信心”的核心支撑。

从自身基础来看,伊犁具备三大优势:一是区位与资源优势显著,作为自治区规划的“天山北坡西部经济强区、中心城市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其生态资源与地缘价值突出;二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21年州直新型工业化、现代农牧业进程加快,外向型经济与第三产业增速稳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比提升12%,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三是民生与社会基础扎实,2021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73%,新一轮援疆工作落地项目超60个,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党的建设考核优秀率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这些成果为信心提供了坚实保障。

“迎难而上”体现了州党委对发展挑战的清醒认知。当前伊犁面临“三多三重”困境:农村人口占比达58%、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疆15%、未就业人口规模较2020年增加3.2万人,叠加“11·1”地震后重建任务,发展与稳定压力显著。但州党委以“敢于担当”的精神主动破局,2021年通过灾后重建专项攻坚,已完成87%受灾群众住房修缮,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成为破解困境的关键。

“敢于突破”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根据创新理论中的“路径依赖突破”原理,区域发展需打破传统模式束缚,通过理念革新与制度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注1]。伊犁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跨境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运营等工作中,均无现成经验可循,2021年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创新跨境人民币结算模式,使开发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5%,充分印证了突破创新的实践价值。而“全力推进”则是对落实的明确要求,2021年州党委建立“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督查考核”闭环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这与“执行力提升理论”中“目标—行动—反馈”的闭环逻辑高度契合[注2]。

(二)生态优先:首次将环保置于首位,构建“两个可持续”示范区

与往年工作报告相比,2022年报告首次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工作安排首位,明确提出“坚决保护好伊犁的生态环境”,这一调整既是对伊犁生态现状的应对,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从政策支撑来看,2021年9月《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颁布,通过地方立法规范生态保护工作;州党委、政府同步出台贯彻“两个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60条具体措施,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实践路径上,报告构建了“规划—准入—考核”三维体系。在规划层面,严格推进伊犁河流域总体规划与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对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2021年已完成8个敏感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优化,相较于传统“重开发轻保护”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平衡。在准入层面,将“招商引资”升级为“选商引资”,建立项目环评论证刚性标准,2021年依法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12个,同时推行“以项目配置资源”机制,对圈占资源未开发的3家企业进行清理,资源集约利用效率同比提升18%。在考核层面,按照生态功能定位调整县市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差别化考核,如对昭苏、特克斯等生态优先型县市,将生态指标权重提高至40%,与传统单一经济指标考核相比,更符合区域协调发展需求。

(三)经济发展:绘制科学跨越路线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围绕“建设天山北坡西部经济强区、中心城市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目标,提出“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路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具有伊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规划引领方面,明确用3年时间完成城乡规划、产业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2021年已完成州直城镇化规划修编与5个工业园区产业布局优化,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指引。

在新型工业化推进上,坚持“企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思路,2021年州直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比达65%,较2020年提高9个百分点。同时,将中小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战略重点,2021年出台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10项扶持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成信贷投放同比增长30%,带动就业新增2.8万人。在农牧业现代化方面,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净增1000元以上”为目标,2021年优化特色农牧业布局,新增高效节水农业面积30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8个,农牧业产业化率达52%,较2020年提升7个百分点。在新型城镇化方面,按照“做优中心城市、做强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要求,2021年伊宁市城市功能提升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县城基础设施投入同比增长22%,城镇化率达48%,较2020年提高2.3个百分点。

此外,报告对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作出具体部署。2021年州直旅游接待人数达7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伊宁—墩麻扎高速公路等重点基建项目建成投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四)民生保障:办实事解难题,提升群众幸福感

报告将民生工作作为核心任务,提出“加快发展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集中力量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在住房保障方面,2021年完成5.26万户安居富民、3000户游牧民定居建设任务,新建廉租住房3695套、公共租赁房5701套,改造棚户区危旧住房3246套,灾后重建重点受灾户住房修复率达100%,较2020年住房保障覆盖率提高11个百分点。

在就业保障方面,针对“就业难”问题,2021年开展就业培训3.63万人次,实现城镇就业4万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92%;同时明确入驻企业“招录本地员工比例不低于70%”,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本地员工占比达78%,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在社会保障方面,2021年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全覆盖,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落实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年发放临时救助金1.2亿元;完成28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3.5万农牧民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2%。

在社会事业发展上,2021年投入教育资金68亿元,推进双语教育全覆盖,新建、改扩建学校23所;医疗卫生投入45亿元,完善州县乡村四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五)文化建设:从资源大州到发展大州,以文化引领发展

报告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资源大州向文化发展大州跨越”。从文化内涵来看,现代文化既包含对伊犁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涵盖对先进文化的借鉴与创新,2021年州直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0项,培育非遗传承人85名,同时引进先进文化创意项目15个,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2021年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开展主题宣传活动200余场,覆盖群众超50万人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扎实推进,评选民族团结先进集体50个、先进个人120名,“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在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上,2021年编制完成伊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文化产业与“三化”建设、旅游产业融合,建成文化产业聚集区3个,培育文化骨干企业2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8亿元,同比增长15%;开展“文化下乡”活动300余场,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120个,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二、2013年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复盘与2014年工作实践

(一)2013年发展成果:经济稳进、民生改善、稳定向好

2013年,伊犁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两大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从经济数据来看,2013年州直实现生产总值681.9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口径财政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5亿元,同比增长28.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7.9亿元,同比增长15.6%;外贸进出口总额6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4亿元,同比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0元,同比增长12.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413元,同比净增1258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人口自然增长率10.3‰,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在产业发展方面,现代农牧业快速推进,2013年一产实现增加值160.4亿元,同比增长7%,粮食总产稳定在240万吨以上,产业化水平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庆华煤制气一期、昆玉钢铁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或试生产,2013年二产实现增加值228.3亿元,同比增长19.2%,工业增加值161.8亿元,同比增长19.2%,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现代服务业活力显现,旅游规划建设提速,商贸物流、金融等产业发展加快,2013年三产实现增加值293.2亿元,同比增长14.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民生保障方面,2013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73%,30类130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部落实。住房保障上,新建安居富民工程4.74万户、定居兴牧工程7800户、国有农牧场危房改造8856户、保障性住房1.8万套,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天然气入户3.3万户;脱贫与基础设施改善上,5万农牧民实现稳定脱贫,解决8.7万人饮水安全和4000户无电群众用电问题;就业与社会保障上,新增就业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8万人次,城乡医保、低保等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社会稳定与生态建设方面,2013年坚持“一反两讲”,严厉打击分裂破坏与暴力恐怖活动,构建维稳常态化机制,特别是“6·26”案件后,通过强化防控与矛盾化解,实现“不出事、尤其是不出大事”目标;生态建设上,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编制完成伊犁河谷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严格规范资源开发,新增百万亩生态经济林13.5万亩,库尔德宁—喀拉峻成功获批世界自然遗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2014年工作部署:聚焦“双超”目标,推进高质量发展

2014年是伊犁州实现“十二五”目标的攻坚年,州党委明确“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提出生产总值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力争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等预期目标,围绕“五化”进程推进重点工作。

在新型工业化推进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煤化工、石油石化、煤电能源等十大产业,2014年计划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贡献度,推进尼勒克能源化工园等升级为自治区级园区;优化招商与项目工作,坚持“环保优先、效益优先”,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20亿元,增长25%以上;打造“日月星珠”企业集群,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增“星珠”企业80家以上。

在农牧业现代化方面,2014年确保粮食种植面积450万亩、总产265万吨,特色作物种植200万亩以上,设施农业6.6万亩;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0%、8%、12%,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比重达50%以上;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增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家以上,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品牌竞争力;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万人次,劳务创收33亿元以上,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推进土地流转与科技兴农。

在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上,2014年高质量完成八县两市控制性详规,推进“伊—霍”经济圈建设,加快伊宁市国际都市与奎屯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做大旅游业,力争喀拉峻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实现旅游接待人数760万人次、总收入68亿元;壮大商贸物流业,推进霍尔果斯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加快金融服务业与信息化发展,打造“数字伊犁”,推动服务业提速升级。

此外,2014年还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水利、电力项目落地;扩大对外开放,举全州之力推进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提升对外贸易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强化严打防控与宗教事务治理;保障民生,实施30类140项重点民生工程,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为“十二五”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三、党的建设与融合发展:筑牢发展保障

(一)党的建设:强化引领,提升执政能力

2013年以来,伊犁州党委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思想政治建设上,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工作,强化理想信念与党性教育,2013年组织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1200余次,培训干部5万人次,提升干部理论素养与履职能力。

在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2013年调整优化县处级领导班子30个,选拔任用优秀干部180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571人;加强老干部工作,落实“四老”人员政策待遇,增强班子凝聚力与战斗力。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与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80个,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0个;统筹推进农村、社区、机关等领域党建,发展党员2000名,健全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

在党风廉政建设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与自治区相关要求,2013年查处“四风”问题案件50起,处理干部80人;深化惩防体系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开展廉政教育活动300余场,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二)融合发展:凝聚合力,共推发展

在对口援疆工作上,2013年第七批援疆工作圆满完成,三年累计选派援疆干部人才474人,投入援疆资金39.9亿元,完成援建项目682个;2014年第八批援疆干部提前到位,聚焦就业、教育、产业援疆,强化项目对接与资金保障,推动援疆工作深化。

在兵地融合方面,2013年加强州直与兵团四师、七师协作,完善规划衔接、资源利用等机制,共推可克达拉、胡杨河建市与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一区四园”建设;2014年进一步打破行政界线,推进产业共联、城市共建、维稳共担,实现兵地一体化发展。

在军民双拥共建上,20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