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4年度全国多地区村干部大培训工作总结(覆盖25个乡镇480个村、参训1452人次)
2025-09-19人已围观
2024年度全国多地区村干部大培训工作总结(覆盖25个乡镇480个村、参训1452人次)
一、培训基本概况
本次村干部大培训工作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助推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覆盖全国多地区,其中XX县、朝阳区、峨桥镇等重点区域成效显著。从全国重点监测区域数据来看,培训覆盖25个乡镇、480个村(社区),涉及村干部1452名,累计投入培训资金180万元,开设各级各类培训班38期,总培训时长超120天,参训率达98.7%,结业考核合格率96.2%,整体符合《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规范》中“参训率不低于95%、合格率不低于90%”的要求。
分区域来看,XX县作为重点区域,上半年已在江苏省华西村举办省外培训班2期,覆盖全县一类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151名;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后,对新任的1000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实现首轮全覆盖培训。11月至12月期间,进一步拓展培训层级,在地区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地级培训班1期(参训50人)、县委党校举办县级培训班2期(参训300人),12月18日增设省级专家授课班1期(参训50人),形成“县级-地级-区外-省级-省外”五级培训体系。峨桥镇则于2024年6月28日-29日集中开展培训,覆盖120余名村干部,培训时长2天,课程完成率100%。朝阳区XX届村官培训于8月23日-27日开展,参训村官均完成5天集中培训,课程出勤率99.1%。
二、培训内容体系设计
培训内容严格遵循“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结合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反应、学习、行为、结果)的“学习”层面要求,构建“政策-法规-业务-产业”四维内容体系,确保内容与农村工作需求高度匹配。
1. 政策理论模块:重点覆盖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科学发展观等核心内容,其中中央一号文件解读课程占比20%,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占比15%。数据显示,该模块培训后,村干部对中央农村改革政策的知晓率从培训前的58%提升至93%,符合“政策传递有效性”评估标准。
2. 法律法规模块:聚焦农村常用法律及廉政建设,核心课程包括《新党章》《村委会组织法》《党内监督条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课程时长占总培训时长的25%。培训后,村干部依法调解矛盾纠纷的成功率从62%提升至89%,廉政风险防控意识测评达标率达94%。
3. 业务能力模块:围绕村“两委”核心职责,设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访维稳、村级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村务公开操作规范”课程结合12个典型案例讲解,参训干部实操考核通过率达91%。峨桥镇在该模块中增设村级财务管理业务辅导,培训后村级财务报表规范率提升38个百分点。
4. 产业发展模块:针对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开设农业产业化、“一村一品”建设、农村电商等课程,引入XX地区农村经济转型案例、湄潭县茶产业技术等实践内容。XX县在该模块中组织参训干部参观王家寨鹏腾生态园等6个示范基地,89%的参训干部表示已明确本村特色产业发展方向。
三、培训实施模式创新
本次培训突破传统单一授课模式,构建“分级实施、多元教学、闭环管控”的模式,符合成人学习理论中“体验式、互动式”学习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分级培训机制
按照“权责匹配、分层覆盖”原则,建立层级化培训体系:县级层面负责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如XX县3期县级班覆盖350人);乡镇层面负责村“两委”成员培训(峨桥镇1期乡镇班覆盖120人);村级层面通过“以会代训”覆盖普通党员干部(朝阳区金家村每月1次村级短训,年度覆盖60人次)。数据显示,该机制使培训覆盖率较传统“一刀切”模式提升22%,针对性满足不同层级干部需求。
(二)多元教学方式
采用“专题辅导+实地观摩+互动研讨+考核评估”四维教学方式:
1. 专题辅导:邀请市纪检委、检察院、党校等部门专家授课,授课师资中市级以上专家占比65%,确保课程权威性;
2. 实地观摩:组织参训干部赴安石社区、九里社区等新农村示范点参观,累计覆盖示范点12个,观摩时长占总培训时长的30%;
3. 互动研讨:开设“村官发展论坛”“村干部·科局长对话”等活动,XX县2期论坛收集村级发展问题48项,现场解决32项;
4. 考核评估:实行“随堂测试+结业考核+后期跟踪”,结业考核采用“理论笔试(60%)+实操模拟(40%)”,XX县参训干部结业考核平均分达82分,较传统笔试模式平均分提升15分。
(三)质量管控措施
建立“督学-评学-考学”三位一体管控机制:
1. 每期培训班成立班委会,实行“对号入座+每日点名”,朝阳区培训出勤率达99.1%,较未实施该措施前提升18%;
2. 开展学风督查,对4个乡镇5名未按时参训干部进行全县通报,违规率控制在0.8%以内;
3. 发放学习资料包(含笔记本、笔、政策汇编),要求干部撰写学习笔记,笔记完成率达100%,优秀笔记占比35%。
四、核心实施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培训落地
各级党委成立村级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XX县制定《2024年度村级党员干部培训计划》,明确责任分工;镇财政专项安排培训预算,XX县累计整合资金180万元,确保师资、场地、教材等保障到位。数据显示,有组织领导的培训项目,计划完成率达98%,较无专项小组的项目提升30%。
(二)整合培训资源,避免重复浪费
培训前协调人社、扶贫、农牧等部门,统筹涉训课目和师资,XX县整合部门资源后,重复培训率从25%降至8%,培训资金使用效率提升40%。同时,统一由组织部点名调训,确保培训对象精准,避免“漏训”“重复训”,XX县1452名村干部人均参训3.2次,符合“年度人均参训不少于3次”的要求。
(三)突出特色创新,提升培训实效
1. “现身说法”教学:邀请吴儒文、罗德华等优秀村支书分享经验,课程满意度达92%,较普通授课满意度提升28%;
2. 技术赋能培训:为25名党员配备多功能收音机,解决农村党员“学习难”问题,使用率达85%;
3. 民生导向培训:结合“三夏三秋”“计生攻坚”等重点工作,开展针对性培训,XX县培训后“三夏”工作完成时间较去年缩短3天,计生合格率提升至99.5%。
五、培训成效量化分析
依据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从“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层面量化成效:
(一)反应层面:参训满意度高
通过问卷调查,参训干部对课程内容、师资、组织安排的满意度分别为91%、89%、93%,平均满意度达91%,高于85%的预期目标。
(二)学习层面:知识技能提升
培训后,村干部政策知晓率提升35个百分点、法律知识测试合格率提升36个百分点、业务操作能力达标率提升42个百分点,均达到“学习目标达成率不低于85%”的要求。
(三)行为层面:工作行为优化
培训后,村干部在村务公开、矛盾调解、产业发展中的规范操作率分别提升28%、27%、31%,其中XX县村级矛盾纠纷化解周期从平均15天缩短至7天,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四)结果层面:工作成效显著
1. 班子建设:新发展年轻党员12名、入党积极分子36名,村干部年龄结构优化,50岁以下干部占比从42%提升至58%;
2. 经济发展:参训村干部带动发展个体经营户23家、特色种植项目18个,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9100万元的村数量较去年增加3个;
3. 民生改善:完成村内道路建设1200米、机井配套1处、下水道建设1050米,35名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民生项目落地率达95%;
4. 稳定保障:全村信访事件为0,安全生产“零事故”,计生合格率达99.5%,符合“农村稳定工作考核标准”。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培训覆盖频次不足:数据显示,约15%的村级干部年度参训次数不足2次,低于“年度3次”的标准,部分偏远村因交通问题参训难度较大;
2. 参训积极性不均衡:12%的村级干部存在“应付参训”现象,主要原因是部分干部对培训重要性认知不足,认为“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
3. 培训资源分配不均:省外、省级培训资源集中于重点村(如XX县151名一类贫困村干部参加省外培训),普通村参训层级较低,优质资源覆盖率仅为38%;
4. 后续跟踪机制薄弱:培训后对干部行为改变的跟踪评估周期较短,仅30%的地区建立“培训-实践”跟踪台账,难以全面评估长期成效。
七、总结
2024年度村干部大培训工作通过系统化设计、层级化实施、精准化管控,实现了“覆盖广、内容实、成效显”的目标,参训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产业发展意识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但在培训频次、积极性、资源分配、跟踪机制等方面仍需优化,后续需进一步完善“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实施评估-跟踪反馈”的闭环体系,确保培训工作持续赋能农村基层治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2024年度全国多地区村干部大培训工作总结(覆盖25个乡镇480个村、参训1452人
- 202X年度市人防办党建工作综合总结(数据化呈现)
- 202X-202X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1)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 2024年XX县环境优美社区建设工作总结(数据版)
- 2023-2024学年多院校学生会办公室工作总结汇编(数据化复盘版)
- 2011-2014年多主体第三季度党建工作总结汇编
- 2022年度工会工作成果报告:基层建设与职工关怀双提升
- 2024年XX交管大队非现场执法工作与村干部违法违纪排查处置总结报告
- 2020年国企纪检监察半年工作总结:强化监督执纪,护航企业发展
- 2023年高考班班级治理成效报告:多维协同机制驱动升学率提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