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0-2014年户政管理工作成效报告:人口治理与服务能力提升纪实
2025-09-25人已围观
2010-2014年户政管理工作成效报告:人口治理与服务能力提升纪实
一、队伍建设与服务体系优化
(一)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双提升工程
通过构建"三维学习体系",实现队伍专业化转型。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组织学习《党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及《XX省常住人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累计开展集中学习24次,人均撰写学习心得3篇,建立问题整改台账27项。引入PDCA循环理论,将"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四句话要求分解为具体执行标准,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闭环管理,使窗口服务标准化率提升至98%。
在业务能力建设方面,针对户籍制度改革及《XX省常住人口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开展专项培训6期,覆盖民警120人次。建立"五统一"质量管控体系(微机信息、户口簿、登记表、身份证与实际情况一致),通过案例教学与模拟演练,使姓名变更、年龄更正等复杂业务办理准确率从85%提升至97%。
(二)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
创新"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显著提升政务透明度。将公安部便民利民30条及户政七项措施通过官网、公告栏、咨询电话三维度公开,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日均处理咨询150人次。编制《户政业务办理指南》,明确23项业务流程及收费标准,实现群众办事"零往返"。
引入全面质量管理(TQM)理念,建立服务质量追溯机制。通过满意度回访发现,窗口服务平均等候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18分钟,群众满意度达96.3%。针对特殊群体推出上门服务、延时办理等特色举措,累计服务老弱病残群众327人次,获赠锦旗12面。
二、人口基础管理创新实践
(一)人口信息质量攻坚行动
实施"数据清源"工程,建立三级核查机制。通过社区民警入户核对、系统自动校验、人工抽查复核,累计核对人口信息2380条,修正错误1500处,清理漏登人口300人,换发户口簿500本。创新"图像采集倒逼机制",在业务受理环节强制核查人像信息,推动16周岁以上人口图像采集率从68%提升至86%,累计采集图像5000余张。
在重点人口管理领域,构建"动态监测-精准管控"模型。建立重点人口撤列管审批制度,完善考察考核与工作考评体系,通过实地督查与网上巡查结合,维护工作对象信息470条,确保列管准确率100%。依托大数据分析,为侦查破案提供有效线索200条,协助破获案件32起。
(二)流动人口与出租屋规范化管理
构建"一标三实"管理体系,实现动态化治理。建立出租房屋信息数据库,签订治安责任状83份,责任书签订率100%。创新"1+3"工作模式(社区民警+网格员+计生专干+物业管理员),累计登记流动人口634人,办理暂住证355份,查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355份,无证人员登记率达100%。
通过"清查-整治-协查"三级响应机制,提升暂住人口管理效能。日常清查覆盖90%出租屋,重大节假日开展集中整治5次,建立跨区域协查通报制度,暂住人口信息录入率从75%提升至92%,熟悉率达90%。通过流动人口管理破获刑事案件7起,查处治安案件15起。
三、专项工作与协作机制建设
(一)门楼牌标准化设置工程
创新"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推进模式。成立区级领导小组,解决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关键问题,组建由社区、城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16人工作专班。编制《门楼牌编制工作指南》,组织专业培训3期,完成全区83个社区的楼栋平面图绘制,累计设置门楼牌2176块,地址标准化率达98%。
通过"三阶段工作法"确保工程质量。在动员部署阶段召开专题会议5次,明确责任分工;在实施阶段建立日调度机制,解决技术难题12项;在验收阶段引入第三方评估,实现"零差错"交付。该工程获市政府专项通报表扬,成为全市标准化建设示范项目。
(二)计生综合治理协同机制
建立"双向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在暂住人口管理中,同步查验计生证明355份,向计生部门推送无证人员信息279条。在户籍业务办理中,严格核查18-30周岁人口信息,查验计生管理年龄证明32份,迁移育龄妇女信息通报准确率达100%。
创新"三查三报"工作法,提升源头治理能力。定期开展学龄前儿童上户核查、育龄妇女迁移信息比对、计生证明有效性审查,累计登记上户儿童324人,通报迁移信息751条。签订计生综合治理责任状6份,接受上级检查2次均达标,连续三年获评区级先进单位。
四、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应用
(一)人口信息系统升级工程
实施"硬件换代-软件适配-数据迁移"三步策略。投入专项经费更新15个派出所设备,完成二代证系统与人口库对接,实现人像采集、证件制作全流程数字化。建立数据迁移校验机制,清理重复数据830条,修正错误数据1200项,系统响应速度提升40%。
在实战应用方面,构建"三横三纵"数据服务体系。横向对接刑侦、治安等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区三级平台,累计提供案件线索查询200次,协助破获案件32起。面向社会提供户籍证明打印、身份证办理进度查询等服务,年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
(二)案事件录入质量管控
建立"双轨考核"机制,确保执法数据质量。将案事件录入纳入派出所综合考评,实行"周通报-月排名-季约谈"制度,累计录入案件364起,录入及时率从65%提升至92%。通过系统自动校验与人工抽查结合,纠正错误录入27处,案件信息完整率达98%。
创新"三维培训"模式,提升民警操作技能。开展集中授课、模拟演练、岗位练兵,制作《案事件录入操作指南》视频教程,建立常见问题解答库。通过培训,民警系统操作熟练度从70%提升至95%,执法质量考评连续两年位列全市前三。
五、基础工作比武与重点治理
(一)"走千家进万户"专项行动
构建"五查五清"工作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开展重点人口核查、出租屋排查、暂住人口清查、图像采集补录、矛盾纠纷化解五大行动,累计走访群众2300户,采集信息4700条。建立重点人口"一人一档",实现列撤管网上审批率100%,档案规范率提升至95%。
在出租屋管理中,推行"三色分类"动态监管。将83户出租屋划分为红(高风险)、黄(中风险)、绿(低风险)三类,实施差异化巡查。通过专项行动,发现安全隐患17处,整改率100%,出租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0%。
(二)重点人口动态管控
创新"四查四定"工作法,提升管控精准度。通过定期考察、信息核查、社会关系排查、现实表现评估,建立重点人口风险评估模型。对470名工作对象实施分级管控,落实"一人一策"帮教措施,列管对象重新犯罪率从3.2%降至0.8%。
建立"双网融合"工作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将重点人口信息纳入综治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公安、社区、民政等部门数据共享。通过跨部门协作,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起,帮助15名重点人员实现就业帮扶。
六、问题反思与改进方向
(一)现存短板分析
1. 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部分社区人口信息更新不及时,重点人口动态跟踪机制有待完善。
2. 信息化应用深度不足:数据挖掘分析能力较弱,智能预警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3. 协作机制有待优化:与计生、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仍存在壁垒,信息时效性需提升。
(二)改进策略
1. 实施"筑基工程":建立社区民警人口信息维护责任制,推行"周更新-月检查-季考核"制度。
2. 推进"智慧户政"建设: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重点人口预警、流动人口轨迹预测等应用模块。
3. 完善"大协作"机制:推动跨部门数据接口对接,建立信息实时交换与协同处置工作流程。
上一篇:XXX医院202X年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