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XX年云亭街道人社科工作总结及2015年某街道财务科工作总结
2025-09-22人已围观
20XX年云亭街道人社科工作总结及2015年某街道财务科工作总结
一、20XX年云亭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人社科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云亭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人社科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社局”)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紧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充分调动科室工作人员及各村(社区)人社专职协理员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完善政策、规划管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推进各项任务,最终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工作成效显著。
(一)务实创新:充分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围绕年初市人社局下达的就业目标任务,该科通过量化、细化指标,依托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分解落实,确保各项目标进度可控。数据显示,全年就业工作在人力资源调查、政策落实、技能培训三方面均实现突破:
1. 系统性开展人力资源调查与岗位对接
组织协理员开展进家入户调查,对辖区内人力资源存量、失业人员结构、企业劳动需求缺口等情况实现“底数清、情况清、需求清”,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依托基层平台解答就业困难对象咨询,动员用人单位释放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并通过电子屏、QQ群、微信等渠道实时发布用工信息。
针对就业群体技能需求,开展短期就业培训以增强其就业主动性与技能水平。全年推介街道企业参与市20XX年春季招聘会5场,参与“才聚江阴”系列招聘会2场(含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阴专场);3月30日同步市人社局开展“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各村(社区)累计提供咨询服务200余人次,发放人社政策热点问答资料1000余份,实现“群众不出村(社区)了解人社业务”的服务目标;6月6日组织30余名街道重点骨干企业负责人及人力资源经理参加“云亭街道20XX年人才政策宣讲会”,解读“暨阳英才计划”,为招才引智营造良好氛围。
2. 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群体,全年累计为企业办理退工2981人次,协助384人申领失业金。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大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弘扬创业精神;协理员主动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为符合条件者办理创业补贴手续。
3. 创新技能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实效
推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突出培训的实用性、服务性与灵活性,同时引进优质民办培训机构。全年共开设培训班10期,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取证492人,其中高级工培训班2期、参训105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8%、111.1%;配合街道总工会举办“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20XX年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提升职工技能。
(二)强化职能: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
以“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为核心原则,该科从社保扩面、政策落实、保障服务三方面发力,推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与服务质量双提升:
1. 稳步推进社保扩面,优化缴费服务
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及新开办企业为重点扩面群体,积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参保。数据显示,全年累计完成城保扩面184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3.01%;社保净增139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09.33%,超额完成目标。同时,配合市社保中心开展欠保企业清欠工作,鼓励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开通社保业务网上申报,简化流程、提升效率。
2. 落实参保优惠政策,保障困难群体权益
针对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鼓励其续缴社保。全年共为308人办理困难认定,为302人办理社保补贴,切实将政策红利惠及困难群体。
3. 完善保障服务细节,覆盖全生命周期需求
全年为481名灵活就业人员、88名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审核申报慢性病门诊补贴407人;办理死亡慰问64人、供养手续20人;完成14977人次被征地农民保障款发放,累计金额3025.92万元。在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工作中,实现村级无缝对接:全年新增毗山村1个村8个组540人、云新村15组6人,已进入保障款发放阶段;毗山村1个村3个组95人、云新村5个组90人进入审核阶段。此外,扎实开展市民卡管理服务,全年新领、补领省卡及市民卡10262张,开通小额补换卡充值业务,并提供7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卡办理服务。
(三)依法行政:执法维权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政策宣传、巡查监管、纠纷处置三维发力,该科有效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
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升法治意识
联合街道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深入企业宣传《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显著提升用人单位合法用工意识与劳动者维权意识,营造“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2. 加大巡查与审查力度,规范用工行为
采用“专项检查+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企业网格化管理:全年开展劳动用工日常巡查4次,主动监察用人单位400家,覆盖劳动者10000余人次,从源头预防用工风险;以“连心富民、联企强市”大走访活动为抓手,结合劳动保障书面审查规范企业用工,完成网上书面审查申报435家,完成率达131%,超额完成任务。此外,协助完成街道“四个一批”化工企业调查,引导2家化工企业完成职工分流安置;培育诚信企业2家,走访规模企业20余家、加工企业120余家、建筑装修企业20家。
3. 高效处置纠纷与信访,维护社会稳定
积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重大群体性事件预防及信访突出问题排查工作,全年处理各类信访事项165件,实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数据表明,全年累计处理劳资纠纷301起,其中10人以上群体性纠纷7起,涉及人员841人、金额403.5万元;协商解决工伤事故41起,涉及金额370.39万元;向执法局移交拖欠劳动报酬案件1件,切实维护劳资双方利益与社会稳定。
(四)优化服务: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按照政务中心统一服务标准,在市人社局指导下,该科通过队伍建设、流程优化、效能考核,推动服务质量与效率提升:
1.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定期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开展学习、交流与培训活动,重点培养“全能型”服务人才,提升业务熟练度与服务专业性。
2. 优化办事流程,推行“一窗通办”
简化办事环节,整合业务流程,实现人社业务“一窗通办”,减少企业与群众跑腿次数。数据显示,全年累计办理业务18756件,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3. 加强作风效能考核,落实便民目标
以“简约、便民、阳光、高效”为服务方针,建立窗口人员考核考评机制,推动“让数据多走路,让百姓少跑腿”落地,切实提升企业与群众满意度。
二、2015年某街道财务科工作总结
2015年,该街道财务科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全体工作人员协同发力,以“财务账务处理、资金核算监督、融资保障”为核心任务,探索财政财务管理新思路,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街道本级财务工作:规范管理,精准核算
1. 2015年1-9月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数据显示,2015年1-9月街道财政运行平稳:
- 财政总收入完成10.4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8.70%,较上年同期下降4.1%;
-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1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3.7%,较上年同期增长1.54%;
- 预算外收入完成1022.0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5.17%,较上年同期增长18.6%;
- 财政总支出完成8353.6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9.56%,较上年同期增长24.37%。
2. 强化日常财务管理,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1)系统性推进日常财务工作
① 完成2015年财政体制预算编制,编制2014年财政决算报表,并按财政局要求录入基础信息动态系统、预算申报系统;
② 精准完成日常财务报销、工资及各类津补贴发放,确保金额准确、发放及时;
③ 承担街道财政、办事处、城中村指挥部、征收中心、环卫所、工会、劳保站及10个社区等25个下属单位的账户核算工作,保障账务清晰;
④ 及时办理街道工作人员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统筹等社会保障业务,确保基础资料详实、申报基数准确、账目核对及时;
⑤ 完善财务票据管理,建立“发放-回收-核销-销毁”全流程登记制度,防范票据风险;
⑥ 规范经济合同归档,将街道及城中村指挥部经济合同整理归档,并录入电子文档记录合同信息与收付情况,有效防范多付、重付问题;
⑦ 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完成2014年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的整理、立卷、装订与存档,保障档案安全。
(2)按时上报各类报表资料
全年及时向财政、审计、统计等部门上报财务报告,完成财政监管统计资料、政府负债调查资料及国家税务相关申报工作,确保数据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上报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财务信息支撑。
(3)配合完成各类审计检查
按区财政局、审计局、市总工会安排,配合完成区财政局财政检查、统计专项延伸审计、市总工会财务大检查、区总工会财务规范化检查等工作,确保财务工作合规性。
3. 推进公务卡普及,完善财政资金管理
(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资金使用
严格遵循会计制度、“收支两条线”规定①及“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在财务规范化基础上,按区财政局要求加大公务卡普及力度,显著提升公务经费支付透明度,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
(2)落实预算管理新规,推动信息公开
2015年为区财政局执行新预算管理系统及预决算公开的首年,该科加强预算编制与审核各环节管控,完成2015年财政体制预算编制与系统审批,持续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②,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按要求完成2014年决算与2015年预算公开,保障财政透明度。
(3)坚持“量入为出”原则,严控收支关口
收入端拓宽资金来源,加强预算外资金收缴,实现“应收尽收”;支出端严格按财政规定与预算执行,加强经费支出管控,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二)城中村指挥部财务工作:融资保障,风险防控
围绕城中村改造资金需求,该科在融资拓展与内控制度执行上双向发力,确保资金安全与项目推进:
1. 精准完成安置房资金与利息结算
配合城中村指挥部按拆迁安置进度,推进资金结算发放:截至2015年10月底,完成善贤181户、XX河28户、拱宸国标房2户、德胜巷1户共计212户回迁户的购房款与预付房款利息计算及后续工作;完成115户农户、15户居民(套)、4家企业的拆迁款发放;完成约600户拆迁户的过渡费计算工作。
2. 强化制度执行,保障资金安全
严格执行财务审批、支付及拆迁户领款制度,按资金拨付流程把控审查关口,将产权与经济纠纷风险降至最低;加强合同支付与拆迁户补偿款登记,确保每笔资金进出可追溯,杜绝多付、重付、漏付问题。
3. 加强债务管理,拓展融资渠道
(1)规范债务管理,强化绩效管控
按相关文件要求及时上报融资申报审批表,通过编制项目收支预算、筹资计划及细化财务核算,强化负债项目绩效管理,确保债务规模可控、使用合规。
(2)争取专项贷款,保障改造资金
为满足城中村改造资金需求,该科积极对接国家开发银行申请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2015年共到位专项贷款资金8.7亿元,为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注:
①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预算安排并由国库集中支付,旨在规范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依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1号)。
②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均纳入该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该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旨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透明度(依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200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