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08-2017年聋哑学校及多学段上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汇编

2025-09-23人已围观

2008-2017年聋哑学校及多学段上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汇编

2017年春季15级藏兽医大专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基础教研室 蒋宗波

2017年春季学期,15级藏兽医大专班语文教学任务已按计划完成,学生汉语基础知识水平得到适度提升。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从学情分析、教学调整、成果与不足三方面总结如下:

一、学情与教学背景

1. 学生结构数据:全班共27人,其中男生7人(占比25.9%),女生20人(占比74.1%)。

2. 基础能力现状:该班学生均通过“一类模式”升学,中学阶段以藏语言学习为主,汉语文基础普遍薄弱且水平分层显著——23%的学生汉语文水平勉强达到初中低段标准,67%的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水平,剩余10%学生基础更弱。学生汉语学习存在“三不问题”:学习过程不连贯、知识掌握不系统、语言理解不顺畅,汉字书写规范率不足40%。

3. 学习困境分析:受藏区语言环境影响,学生汉语理解难度显著增加,学习投入与效果不成正比。数据显示,85%的学生有学好汉语的意愿并付出努力,但因缺乏科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达标率仅30%,导致45%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出现厌学倾向。此外,专业部“早5点30分起床早读”的要求导致学生睡眠不足,课堂瞌睡率高达60%,严重影响教学进度与质量。

二、教学策略调整与实施

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聚焦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夯实基础、分层适配”为核心调整策略:

1. 内容筛选:联合专业部同教材语文教师,对语文版基础模块下册内容进行筛选,保留70%与学生生活、专业关联度高的课文,降低理解门槛。

2. 教学聚焦:以课文讲授为主线,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点拆解融入每节课,确保80%的学生能跟上教学节奏;通过“范读+分组读+个人读”的三级朗读模式,提升学生语感,课文朗读达标率从学期初的35%提升至期末的75%。

3. 分层适配:针对基础薄弱学生,课后安排15分钟/天的字词专项辅导;为成绩较好的5名学生(占比18.5%)补充拓展阅读材料,满足其进阶需求。

三、成果与不足

1. 教学成果:期末测试数据显示,学生汉字书写规范率提升至65%,基础字词掌握正确率从45%提升至70%,基本完成学期教学任务。

2. 现存不足:对10%的极端薄弱学生关注不足,个性化辅导覆盖率仅50%;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专项方法指导缺失,需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优化策略。

2016-2017学年上期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核心教学定位

一年级为语文学习奠基阶段,需同时解决“知识入门”与“习惯养成”两大核心任务。本学期教材内容涵盖12个单元、48篇课文,知识点密度较学前阶段提升3倍,但学生存在“活泼好动、自控力弱、枯燥学习抵触强”的特点,若教学方法不当,易导致知识碎片化、基础不扎实。

二、习惯养成体系构建(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以“课堂常规+学习行为”为两大维度,建立8项习惯养成标准,期末习惯达标率从学期初的25%提升至88%,具体措施如下:

1. 课前准备习惯:要求学生提前5分钟备齐书本、文具,铅笔削好并清理碎屑,课前准备达标率从30%提升至92%。

2. 课堂纪律习惯:起立整齐率、落座专注度纳入课堂评价,杜绝交头接耳,课堂纪律违规率从45%降至8%。

3. 读写姿势习惯:严格落实“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笔尖离手指一寸”标准,通过课堂巡视纠正,正确姿势保持率从20%提升至90%。

4. 表达交流习惯:要求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使用普通话、逻辑清晰”,他人发言时需专注倾听,课堂有效发言率从35%提升至78%。

5. 听课思考习惯:鼓励学生在教师讲授时记录重点、提出疑问,举手提问率从15%提升至60%。

6. 作业完成习惯:强调书写规范、不敷衍,作业优秀率从20%提升至55%。

7. 预习复习习惯:提供“预习提示单”(含生字认读、课文通读要求),课后布置10分钟/天复习任务,预习复习落实率从25%提升至80%。

三、学科教学实施与成果

1. 汉语拼音教学:采用“歌声记发音、儿歌记字形、故事练拼读”的三维方法,结合“摘苹果”“拼音接龙”等游戏,拼音拼读正确率从学期初的15%提升至90%;每日安排20分钟课外读物阅读,拼音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2. 写字教学:以教材写字教程为依托,教师先示范书写,再引导学生“读帖→描红→临写”,同步纠正握笔姿势与坐姿,汉字书写优秀率从18%提升至52%。

3. 阅读教学:通过“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等竞赛形式激发兴趣,课堂阅读参与率达95%;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课文,阅读感悟表达能力显著提升,能完整表述感受的学生占比从30%提升至75%。

四、现存不足

1. 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课堂互动中教师主导占比达65%,需进一步优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比例。

2. 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游戏化教学占比仅30%,对学生吸引力有待提升。

3.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未单独设置课时,学生语言条理性、完整性训练不足,需在下学期补充专项教学。

2008年上期初0602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蒋兰凤

2008年上期,初0602班语文教学按计划完成全部内容,期末班级平均分较期中提升12分,及格率从75%提升至90%,具体总结如下:

一、常规教学优化(基于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1. 精细化备课:每日投入2.5小时钻研教材与教法,参考3类以上教学资料,结合学生基础(期中60分以下学生占比25%)设定分层教学目标;教案完成率100%,并每周记录教学反思,优化后续教学。

2. 课堂效率提升:

- 导入环节采用“故事、谜语、生活案例”等形式,课堂注意力集中率从60%提升至85%;

- 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设置“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环节,学生课堂参与率达90%;

- 利用早读课开展“大声朗读”训练,每日20分钟,学生语感提升显著,课文背诵达标率从45%提升至80%;

- 课后作业“精编精选”,作业批改及时率100%,错题讲解覆盖率达95%。

3. 分层施教:针对25%的后进生,安排每周2次、每次30分钟的专项辅导;对15%的优生,补充拓展阅读与写作训练,班级优生率从10%提升至20%。

二、教研与经验迭代

1. 严格落实学校听课要求,本学期共听课20节(完成规定任务的100%),涵盖7个不同班级、4种教学风格,吸收“目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经验并融入自身教学。

2. 参与集体备课与磨课活动6次,针对“文言文教学”“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等专题形成3份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心得体会4篇、教学论文1篇,为“学案式教学”积累实践资料。

2015年上期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宋晓森

2015年高考结束,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任务已完成。本学期聚焦“高考目标导向、学生问题解决”,通过系统性复习,学生语文平均分从期初的85分(满分150分)提升至期末的102分,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情诊断(期初数据)

1. 基础能力:80%的学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点,综合解题正确率不足50%;知识纠错总结率仅30%,缺乏自主反思能力。

2. 学习习惯:65%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点欠缺达30%;40%的学生不注重复习巩固,学习方法科学性不足;体育生、艺术生受特长学习影响,语文学习时间每周不足8小时,较普通学生少40%。

3. 应试能力:75%的学生上课注意力易分散,主动质疑率不足15%;作文文采与思想深度欠缺,平均分仅42分(满分60分),低于省平均水平3分。

二、复习计划制定(基于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按学校要求分三阶段实施,各阶段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1. 第一阶段(基础覆盖,9-11月):覆盖高考所有知识点,做到“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备课精细化率100%,作业精选率100%,单元检测8次,知识点过关率从60%提升至80%。

2.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12-2月):以专题训练为依托,构建知识网络。设置“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主观题”等8个专题,学生自主归纳知识体系,专题解题正确率从45%提升至70%。

3. 第三阶段(模拟提升,3-5月):完成12套模拟卷,每卷讲评前先分析错题数据,针对性精讲,错题二次正确率从50%提升至85%,确保“问题不遗留”。

三、核心教学措施

1. 兴趣与信心激发:针对“语文学习无用论”,通过“高考语文分数占比分析”“优秀范文赏析”等环节,扭转学生认知;课堂关注弱科学生,捕捉其闪光点并公开表扬,学生语文学习信心指数从40分(满分100分)提升至75分。

2. 讲评课优化:遵循“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原则:

- 讲评前分析试卷数据,明确“高频错题(如文言文翻译、诗歌情感把握)”“典型错误(如主观题答题不规范)”;

- 讲清“试题角度(如社科文选择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解题规律(如病句判断的‘语法+逻辑+表达’三维法)”;

- 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错题归因率100%,纠正落实率90%;

- 拓展同类题型,实现“练一题、通一类”,题型迁移应用能力提升40%。

3. 常规积累强化:每日积累“易读错字5个、易错字5个、成语1个”,每月完成1篇习作,每节课前5分钟开展“诗词赏析/成语故事”活动,学生字词积累量从期初的800个提升至期末的2000个,作文素材储备量提升3倍。

4. 薄弱环节突破:

- 基础知识:采用“长线+短线”结合,基础知识点穿插复习,精选题目“短平快”训练,字音字形正确率从60%提升至85%;

- 文言文:印发“必背篇目+120个实词+18个虚词”资料,学生背诵达标率90%,翻译正确率从50%提升至75%;

- 诗歌鉴赏:分“题型示例→意象/手法梳理→方法归纳”三步教学,鉴赏题得分率从35%提升至65%;

- 作文:要求阅读《作文素材》《读者》等报刊,每周仿写1篇,背诵1篇满分作文,作文平均分从42分提升至48分。

四、教研与数据应用

1. 研读2014年考纲、考试说明及近5年湖南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动态,教学贴合度达95%;

2. 与同事研讨教学方案6次,吸收有效经验3项;

3. 每次考试后分析失分数据,发现“基础知识1-4题、文言文翻译、作文”为主要失分点,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失分率降低30%。

2015年上期高三(2)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课堂质量提升

针对“高三学科压力大、语文学习时间少”的现状,聚焦课堂45分钟效率:

1. 采用“情境导入+问题驱动”模式,课堂注意力集中率从60%提升至90%;

2. 分层设计教学任务,确保后进生“能完成”、优生“有提升”,课堂任务完成率达95%。

二、民主课堂构建

1. 关注弱科学生,课余辅导20人次,解决疑问50余个,学生语文学习热情指数提升50%;

2. 公开表扬学生闪光点(如“字迹进步”“答题规范”),学生课堂主动发言率从15%提升至55%。

三、专项复习与应试指导

1. 基础知识穿插复习,精选题目训练,错题二次正确率85%;

2. 文言文复习聚焦“必背篇目+实词虚词”,背诵达标率90%;

3. 作文训练注重“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卷面规范”,满分作文背诵15篇/人,作文优秀率从10%提升至30%;

4. 高考前开展“解题技巧+意外应对”指导,学生应试准备充分度达95%。

聋哑学校相关教学总结要点(精简版)

1. 聋哑二年级语文教学:以“视觉化教学”为核心,采用“图片+手语+文字”结合方式,生字认读达标率80%,课文理解率75%;注重“口语(唇语)+手语”协同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35%。

2. 聋校第五册语文教学:聚焦“阅读与表达”,通过“绘本阅读”“情景对话”等形式,学生阅读理解得分率从50%提升至75%;写字教学强调“笔顺规范+笔画工整”,书写优秀率达60%。

3. 教学共性:均需依托“特殊教育理论”,注重“多感官参与”“个性化辅导”,针对聋哑学生“听觉缺失”特点,强化视觉、触觉等感官代偿,教学进度较普通学校慢30%,需更多耐心与细节指导。

随机图文